2007年,
然而,在这看似跟风的涨价潮中,更多透露出的是品牌的竞争。
“涨”与“不涨”的生死抉择
就啤酒涨价问题,
啤酒行业一直面临着“高成本,低售价”的尴尬局面。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发布的行业分析中指出:“近两年中,销售收入名列前茅的几乎都是中外合资企业或生产外国品牌的中资企业,只有珠江、燕京、青岛、金威进入较前位,反映出中国本土品牌啤酒的价格仍偏低。”
“一瓶啤酒的价格竟然和一瓶水的价格相当,啤酒企业在2007年年底面临全年亏损的境况下,为了更好地走出逆境,产品涨价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但啤酒企业的涨幅不会过高,多在一两毛左右浮动,主要是用以缓解成本带来的巨大压力。”杜绿君指出。
一位啤酒行业资深人士表示:“啤酒行业的包装、能源、运输、人力成本等所有成本都在上涨,一瓶普通啤酒利润只有几分钱,因此成本上涨很容易将之淹没,今年各啤酒企业成本压力是近几年*大的一年,要生存涨价就是一种必然。”
但对涨价本应“理直气壮”的啤酒行业,却由于过分激烈的市场竞争,啤酒商一直不敢触及价格这一敏感问题。一方面,市场价格与生产成本存在一个“转换”的过程;另一方面,一些企业担心**涨价将影响市场占有率,虽然明知涨价是必然,但是谁都不想成为市场的“牺牲者”, “涨”与“不涨”成为企业的生死抉择。
在涨声一片的大环境中,一些“胆大”的品牌企业站了出来,从1月1日起,青啤已正式提高青岛啤酒部分品种的价格,平均涨幅在6%~8%左右,燕京啤酒在北京市场**提价,华润雪花正在研究产品涨价的可能性,而金威啤酒也表示正在密切关注此事。
虽然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工作人员表示,监测中心掌握的数据并不能支持全国啤酒涨价的说法,也没有向外发布过有关消息。但从国内啤酒巨头的动向、一级市场表现情况来看,涨价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涨价”背后凸现品牌竞争
“啤酒行业的涨价风潮持续下去,必将引起一场行业洗牌,小型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逐步淘汰,市场的集中度将进一步向品牌企业靠拢。”啤酒营销专家张保国指出,“因为在价格提升后,消费者关注的必然是品牌,只有品牌价值才能使其忽略商品价格。”
随着啤酒涨价的风生水起,啤酒企业的竞争模式从以往的低价倾销向品牌竞争转变,价格功能在一定程度被弱化,品牌力量日渐凸现。而在此次涨价浪潮中勇立潮头的也多为品牌企业,这也再一次显示了品牌在市场竞争中的含金量,品牌竞争将成为啤酒行业的发展趋势。
对此,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院长孙选中也表示认同:“涨价本身也会为行业带来一次洗牌的机会,整体价格稳定之后,优胜劣汰也就能够见分晓了。这种‘商机’不是每个企业都能抓住,对于有应对市场能力,能够消化市场原材料成本,并且内部管理完善的企业来讲,这是一次提升品牌价值的好机会,合理的涨价不但不会影响其市场占有率,而且会在竞争中凸现其固有优势。而对于那些‘基本功’不强的企业来说,则很容易在涨价中陷入危机,因为他们在成本提升的情况下,不能消化市场原材料成本,涨价是缓解生存压力的**手段,很容易陷入被动的地步从而失去原有的市场。”
孙选中还着重指出,价格变化时,也是考验各个品牌应对能力的时候。
“相信在经历过提价后的啤酒行业,整个行业门槛会有一个新的提升。”孙选中说。
除了涨价我们还能做什么?
2006年行业统计结果显示,有效容量630~640mL玻璃瓶在啤酒包装比上年降低了5.4个百分点,500mL以下小容量瓶比上年增加了6.7个百分点。啤酒企业在涨价风潮之前已经通过减小瓶装啤酒容量、降低高度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成本压力。
杜绿君在肯定啤酒企业涨价的同时指出,啤酒企业还可以在节能降耗、提高装备自动化水平和劳动生产率,提高资金运作水平等内因方面下功夫。
世界上*大的啤酒集团——英博集团,其在节能减排、污水处理方面下足了功夫,不仅降低了成本,而且也为企业应对成本提升奠定了基础,这样的良性发展有助于企业应对各类市场变化。英博啤酒集团亚太区总裁丁凯告诉《华夏酒报》记者,英博在过去3年里,在所有的酿酒厂多步骤煮沸工艺已经减少了30%的蒸汽量,这意味着节省了6万吨煤,同时在水的节约方面,英博仅在中国的酿酒厂就超过了700万吨水。
而孙选中认为,并非随意提高产品价格就能够减缓企业的生存压力,企业的提价策略尤为重要。
比如,对于一些品牌竞争力强的企业,都拥有自己相当的忠实消费群体,这部分忠实消费者对于价格的敏感性相对较弱,那么对于这些市场来讲,按照成本的提升来提高价格对自身的品牌以及市场的影响是不大的。而对于还没有形成忠实消费群体的市场,提高价格则容易失去原有的市场份额,因为这部分市场会对价格有较为敏感的反应,在这些市场则应该慎重提价。因此,对跨区域的品牌来说,做好市场调查,选好调价时机,并且做好调价的应对策略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他指出,采取循序渐进的涨价方式是*为可取的战略,燕京在市场占有率达70%以上的北京市场进行区域市场的提价,便是明智之选,并建议在自身的强势市场采取小规模的提价方式。
除此之外,经销商作为厂家与消费者的重要环节,也必须引起企业的重视。啤酒涨价的*大获利者不是厂家而是终端,一瓶啤酒的出厂价格如果在1.2元左右,终端的价格则可控制在每瓶1.5元,但如果超过了1.3元,终端将直接把价格提高到两元,厂家在其中获利的成本并不大
对此,张保国告诉《华夏酒报》记者:“一瓶矿泉水的盈利价格为6毛上下,而一件啤酒的盈利价格仅在5毛左右。受利益的驱使,很多经销商在厂家微调出厂价格的情况下,常常采取自主加价,尤其是提高低档啤酒的价格。部分经销商通过窜货等一些‘小动作’,也加大了企业的成本支出,这也提醒啤酒企业应加强对经销商、促销人员素质的提高,确保产品价格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