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原料为转基因大豆”、“加工原料含有转基因大豆”……记者日前在海口超市采访时看到,市面上销售的大豆油和调和油全贴上了“转基因”标志。在不少人还没弄明白什么是“转基因”的时候,这些食品已悄悄端上了我们的餐桌。然而,除了食用油,还有没有其他的
转基因食品逾2000万吨
何谓转基因食品?省农业厅有关专业人士介绍,转基因食品就是利用生物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性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类所需要的目标转变,以转基因生物为直接食品或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
目前,世界上有关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还没有定论。在我国,对转基因食品采取了比较慎重的态度。省农业厅科技教育合作处有关负责人介绍说,目前我国对转基因食品的管理,是参照欧盟的做法,即只要食品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转基因原料,必须在产品包装上明确标注,以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
但记者了解到,虽然食用油领域的知情权得到了很好的保障,但还有不少转基因食品已经上了货架,但消费者并不知情。
据了解,目前国家实施标识管理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包括大豆、玉米、油菜、番茄、马铃薯等。据专家测算,截至目前,进入中国人食物链的转基因食品起码超过了2000万吨。但这些原料到底制成了多少食品进了我们的肚子,却是一笔糊涂账。比如我们吃的豆芽,有不少就难脱转基因的“嫌疑”,但却无人关注。
而从国家相关部门对国内一些食品进行的抽检结果看,有的大米检验出了转基因成分,一些饼干、面粉里也有转基因的影子,但是包装却无明确标注。显然,这些都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记者在海口市场上调查发现,除了食用油,其他食品标识原料为转基因的商品几乎找不着,不少进口食品包装袋上也没有标识是否含有转基因原料。
由于转基因食品原料基本上来自进口,按照专家的说法,转基因食品缺乏应有的标识,原因在于一些跨国公司实行双重标准,在持保守态度的欧洲,承诺不使用转基因原料,而在中国,则是瞒天过海。比如国外的卡夫公司在中国生产的“乐之”三明治饼干中就发现了转基因成分“大豆磷脂”,并销售多年,只在被媒体曝光后,才承诺从今年起实行和欧洲一样的标准。但还有多少“匿名者”,则是未知数。
记者从省质监部门了解到,对于一种食品是否含有转基因原料,目前海南省还没有办法检测出来,也从来没有进行过这样的市场检查或者监控。“正如苏丹红不是蔬菜的必检成分,转基因也并非是食品的必检项目。没有检测结果作为依据,即使食品违反了标识的管理规定,也得不到惩处。”一人士如是说。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说,其实转基因食品并不可怕,甚至在很多方面给人类带来了福音。转基因食品美国已经吃了6年,中国已经吃了3年,目前还没有什么不好的结果报告。中国大豆的50%是进口的转基因大豆,它们主要来自于美国和阿根廷,这些大豆主要用来榨油。老百姓吃的豆油、豆腐、豆浆等,其实都是转基因的。
省农业厅有关人士认为,一个基本的事实是,截至目前,我国还没有发现一种批准的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危害作用。从科学家反反复复的严谨考证,到政府部门的严格监管,对于转基因食品的准入几乎到了苛刻的程度。
省人民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省营养学会常务理事黎艺认为,转基因食品,如食用油,经过多年来的食用,从未出现对人体健康不安全的证据,也从未出现因食用转基因食品引发的医疗纠纷。目前市场上销售的转基因食品是经过国家相关质检部门检测的,相对来讲有一定安全性。
但他也不排除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影响具有长期性,或是现有技术无法发现转基因食品存在问题的可能。
多数消费者不是很留意
在目前转基因食品安全性无定论的情况下,老百姓吃还是不吃转基因食品呢?
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消费者,一位姓戴的消费者表示:“如果知道某种食品是转基因食品,坚决不会购买。”陈女士说,她会尽量不购买转基因食品,除非是在不知道的情况下,自己吃就算了,但**不会让宝宝吃。而多数的消费者表示并没有十分留意是不是转基因食品,但对产品的价格比较敏感,只要便宜就行。
专家认为,目前市场上销售的转基因食品,是经过国家相关质检部门检测的,但非转基因食品肯定更安全,所以吃不吃转基因食品应由消费者自己拿主意。比方说食用油,如果消费者担心,可改吃其他没有注明转基因成分的油,如花生油、橄榄油、非转基因菜籽油等,安全性会更高一些。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应多注意看看产品包装上的相关内容。
有些消费者在采访中表示,一些被曝光在食品生产过程中使用转基因原料的企业,没有在食品包装上标识,这是对大众知情权的不尊重。目前市场上到底还有多少未如实标明含有转基因成分的食品,不得而知。因此,现在关键的不是吃不吃转基因食品的问题,而是先要弄清楚哪些食品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转基因原料,只有弄清楚了这个问题,消费者才能做出理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