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国家
据国家质检总局有关负责人介绍,2006年农资专项打假工作呈现四大特点。一是将快速检测鉴别假劣农资技术应用于“农资打假下乡”活动现场。全国有200个农业市、县的质监局在“农资打假下乡”活动中应用了现场快速检测化肥、农药和农机的技能。应用这些快速检测鉴别技术,几分钟、*多半个小时就可以对一些农资产品假劣状况作出初步判定,提高了质监部门农资打假下乡工作效果。各级质监部门对农民群众提出检测要求的化肥、农药等农资产品进行现场抽样免费检测,开展现场咨询,受理质量投诉,指导农民群众初步了解、掌握农资产品的辨假识假基础知识,抓住现场发现的线索,严厉查处假冒伪劣农资产品坑农害农的违法行为,帮助农民索赔维权。
二是建立了大案要案协查联动机制。针对农资打假的工作特点,各地质监部门建立了查办大案联动机制,加强了协查协办,在春秋两季农资专项执法打假行动中,上海、山西、河北、山东、甘肃等省(市联合查办了多起跨省造假的假劣农资坑农害农大要案,提高了查办工作效果,实现了从源头抓农资打假,建立了查办跨省大案要案的工作机制。
三是农资区域性质量问题整治不断深化。2006年各地质监部门集中整治农资区域性质量问题,深化整治工作内容,引导各地以创建优质化肥生产基地为目标,努力变区域性质量问题为区域优势产业,取得了明显成效,化肥、农药区域性质量整治工作取得了新进展。
四是坚持打假与服务相结合。各地在“农资打假下乡”活动期间,通过张贴标语横幅、分发宣传材料、定点咨询等形式,向农民提供农资产品质量和咨询服务,通过向农民提供化肥等农资产品质量检测和现场受理农民举报投诉实施执法为农业生产服务。通过查办大案要案,防止坑农害农事件发生,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并定期向社会公布质监部门查处的生产劣质农资的企业和窝点 “黑名单”,强化社会监督,引导农民选购质量好的农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