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法国一家叫OKAI的百货公司,恶意抢注了王致和商标。中华
***商标为何屡遭抢注
由于代理商*清楚品牌在国外的商业价值,所以很容易在代理的过程中想到抢注。抢注之后,代理商必然会提出要求,而*常见的要求就是取得该品牌在该国的**代理权。
抢注事件发生之后,王致和公司总经理王家槐马上委托北京鼎鑫鸿业商标代理事务所总经理王洪青以及德国某知识产权律师事务所“追回”商标。而就在律师函发出一周之后,王洪青接到了中咨货运公司总经理马建的电话。马建表示,OKAI公司让其转达一些态度:王致和公司不一定能打赢这场官司,如果要追回商标,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
三股力量威胁
有法律人士指出,国际炒家、自然人,再加上国外代理商,已经成为我国品牌在海外的三大威胁。
2006年8月,北京威创日新知识产权事务所的年轻律师李晓明在例行商标全球监测的时候,无意中进入了加拿大多伦多一个叫做“中华***抢注公司(China&apossTime-HonoredBrandInc.)”的网站。
“在这个行业摸爬滚打了许久,突见此网站还是让我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本以为自己对***在境外遭抢注已是见怪不怪了,但是在网上公然大批量买卖中华***情形实属首例。”李晓明说。他清楚地看到,这家公司的页面中整齐地排列着数百家中华***商标。
国际炒家的恶意抢注严重威胁着中国品牌的海外安全。目前,国际上有一批境外商标注册公司蓄意抢注我国商标特别是知名商标,比如这家加拿大公司。他们恶意抢注我国商标的目的,就是进行商标倒卖或者以侵权之名收取佣金,严重侵害了我国企业的正当权益。
“真有点防不胜防。”王洪青律师认为,“如果要我国企业在海外众多国家盲目注册大量商标,确实也没有必要。商标是否在海外某国注册主要还是取决于企业的市场战略。”
对于海外屡遭抢注的原因,王洪青律师分析:“中国的驰名商标之所以在国际上频频被抢注,主要还是企业整体没有养成打造国际市场、进行跨国经营的习惯,也就是说,已经做大到一定程度了,还是只关注国内市场,而没有有规划地瞄准国际市场。”
除了国际炒家,一些自然人也伺机恶意抢注我国一些商标。令人痛心的是,这其中又常常出现海外华人的身影。而这次“王致和”德国遭抢注事件中同样出现了华人的身影。
对此,有关律师说,因为许多***品牌在海外的消费者是以华人为主的,华人*了解这些品牌的商业价值。国际炒家、自然人,再加上国外代理商,已经成为我国品牌在海外的三大威胁。
品牌保护呼唤及时预警
目前,国家有关部门也在研究包括商标在内的知识产权预警问题。品牌预警的目的就是及时发现品牌在国内外所受到的威胁并果断地采取措施予以制止。
在培育品牌的同时,如何对其进行保护,降低其海外维权成本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这时,“品牌预警系统”成为众多专家口中的关键词。在对方抢注尚未成功之前,维权的费用是非常低的。一旦抢注成功,维权的成本将非常高,并且诉讼期间品牌是不能用的,整个程序走完可能需要2至3年。
王洪青律师举了海信的例子。他说:“海信商标在1999年1月5日被国家工商总局正式认定为驰名商标仅6天之后就在德国被抢注,此后德国方面提出了4000万欧元的转让价。各国的官方管理机构在接到商标申请之后,如果没有形式上的明显问题,就会进入公示期,从1个月到5个月不等。此间如果没有人提出异议的话,到期就发给商标证,注册成功。”
但是,有实力的企业可以自己建立商标预警机构,避免以后付出难以估算的巨大代价。王律师解释:因为商标监测代理服务机构,受到企业的委托之后,就会对各国商标官方公告进行监测,一旦在公告期内发现委托企业在国外被抢注,就会及时告知客户,向国外的商标管理单位提出异议,这时候维权成本*低。
“通过现有法律、技术和商业信息的合法采集、检索和分析,针对某种产品或技术有风险的商业行为进行评估,这是一种风险分析。”国家知识产权局魏衍亮博士这样理解预警系统,“针对我国众多企业不注意包括商标保护在内的知识产权保护,我国政府正在研究知识产权预警、应急的相关问题。”
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研究专家邓仪友则建议,有关部门可以考虑建立专门的机构,收集国内外相关知识产权信息,协助企业进行相关的调查事项,建立和完善国内知识产权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和预警机制,建立知识产权信息和法律法规信息平台,减少企业维权的成本。
王洪青律师也认为,除了企业自身,社会的力量或者政府的资源也可以建立类似的机制,为中国知名品牌提供帮助。“问题是费用谁来出?我倒更觉得如果建立这样的机构或者组织,应该是采取会员制,即只针对花钱加入的企业提供这种帮助。”显然,对于“王致和”这样的知名品牌来说,如何保护自己的品牌,不论是企业还是政府都还有很多事需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