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多宝鱼事件”之后,昨日又有消息传来,在香港,送检的桂花鱼样本中又发现了“孔雀石绿”。受其影响,京城的鳜鱼也成了“破烂儿”,消费者避之惟恐不及,销售商也因此遭受重创。
据有关消息称,港府食环署食物安全中心日前对15个桂花鱼样本进行化验,结果发现11个样本含有“孔雀石绿”,其中两个样本更来自两大超市。不过,有问题的样本含“孔雀石绿”分量并不多,每公斤含量由0.0022毫克至2.3毫克,多数属“低”或“相当低”水平。但无论含量有多低,目前“谈药色变”的市场上,鳜鱼的销售也因此而一落千丈。
“多宝鱼”事发后,相关调查中显示,“多宝鱼”喝药已不是秘密,养殖者为了增加短期养殖的收入,便在养殖的过程中下猛药,多宝鱼的养殖量也因此增加一倍。在利益的驱使下,“下药养殖”成了公开的秘密,只是将消费者蒙在鼓里。
而今,鳜鱼中发现“孔雀石绿”又仿佛在演绎着另一出“多宝鱼事件”。其实,抛开鱼类,现在市民日常的饮食几乎每一样都出过问题,含有苏丹红的鸭蛋,农药过量的蔬菜,注过水的肉以至使用了增白剂的馒头,问题到处出现之后,百姓的餐桌上摆放的似乎全含毒。
安全、健康的食品应该是理所当然地出现在人类的餐桌上,然而,销售商们在一时的利益的驱使下,往往“聪明”地发现并使用各种各样对人体有害的药物,却忘记了质量才是销售的*终保证。设想,如果在*初的养殖者下药之后,其他养殖者若不去争相效仿,那么也不会导致现在养殖者面临破产,消费者不敢吃鱼的窘境。种种事件表明,忽略质量带来的惟一后果就是在商海中一败涂地。
民以食为天,食字拆开则是人字加良字,可以这样理解,做食物的人一定是有良心的人,秉持着自己的良心将商品推荐给顾客,并持之以恒地这样做下去,这样才能使生意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