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工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关系到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局。《发展纲要》全面回顾了“十五”食品工业发展取得的成就,对行业发展的重大问题、未来发展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深入分析,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对我国食品工业未来五年的发展进行了总体部署,明确了“十一五”期间食品工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原则、重点行业和主要任务。
“十五”期间,我国食品工业从容应对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新变化,进入历史上*快的发展时期,行业发展总体水平有了较大提高,提前实现了“十五”规划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一是食品工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效益稳步提高。2005年,全国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食品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20344.8亿元,比2000年增长97.2%,年均增长19.4%;工业增加值6300.0亿元,比2000年增长87.8%,年均增长17.6%。二是主要食品产量大幅度增加,大米、食用植物油、肉类、啤酒等食品产量均居世界**位,产品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三是产品质量明显改善,食品安全水平稳步提高。四是企业组织结构进一步优化,生产集中度逐步提高。五是企业所有制结构呈现多元化发展格局,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发展迅速。六是食品工业区域布局渐趋合理,企业集群式发展的格局逐渐形成。七是食品科学技术较快发展,加工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八是食品工业带动能力进一步显现,解决“三农”问题的作用不断增强。
但是,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食品工业仍存在较大差距,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相比,还有不适应的地方。总体而言,我国食品工业尚处于粗加工多、平均规模小、综合利用差、能耗高、效益低的初级发展阶段,食品工业在整体技术水平、自主创新能力、食品安全、精深加工与综合利用等方面亟待提升。
“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个五年规划期。在新的发展时期,以市场为导向,加快食品工业的发展,不仅对全面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向更加富裕和更加丰富多彩的全面小康生活过渡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而且对协调产业发展、打造循环经济、繁荣城乡市场、带动小城镇建设、扩大劳动就业、促进农村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根据关系国计民生、食物资源丰富、农产品转化量多、产业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市场潜力大,以及出口增值和创汇能力强的原则。《发展纲要》确定了“十一五”食品工业发展的重点行业,包括粮食加工业、食用植物油加工业、果蔬加工业、肉类加工业、水产加工业、乳制品加工业、饮料制造业、制糖工业等8个行业。每个行业都提出了今后五年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结合上述行业的布局现状,《发展纲要》提出,“十一五”时期,要按照非均衡梯度发展理论,根据区域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实行差异化发展,坚持产区与销区并重的原则,建设一批食品加工基地,培育食品工业产业带(区,促进产业集聚,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食品工业发展的新格局。
《发展纲要》针对“十一五”食品工业存在的重大共性问题,明确了今后五年食品工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即:构建食品工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发展食品装备制造业;建立现代食品物流体系,完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同时,也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这就是:推进机制和体制创新,加强宏观调控和规划引导;推动食品工业科技进步,增强发展动力;建设优质专用农产品生产基地,确保食品工业发展对原料的需求;加快调整产品结构,努力打造食品工业知名商标;培育和壮大食品工业龙头企业,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积*实施对外开放战略,不断拓展发展领域;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多渠道增加对食品工业的投入;发挥中介组织的作用,加强食品工业行业自律。
会议*后指出未来5年是我国食品工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面临着重大机遇,也存在严峻挑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各有关部门、地方政府、企业和单位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宽广的世界眼光,认真贯彻落实《发展纲要》,紧紧抓住发展机遇,积*应对各种挑战,确保食品工业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