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适用范围
——动物源性原料药/中间体的来源定性鉴别或基因定量(拷贝数)分析;
——肉类及加工,食品,饲料,化妆品中动物源性成分的定性鉴定;
2.典型应用
1)肝素粗品中猪,反刍动物基因鉴别及定量分析(鉴别规避处理原料);
2)硫酸软骨素物种的来源(猪,牛,羊,鸡,鸭,鲨鱼)的定性鉴别;
3)来源不确定肉制品物种鉴定
4)鉴别肉类及其制品是否掺假(媒体连续曝光“牛肉膏”假牛肉、重庆“假猪蹄”、鸭肉制成“涮羊肉和烤羊肉”、“假肉丸鱼丸”等肉类及其制品掺假事件,涉及集贸市场、餐饮饭馆,乃至深受消费者信赖的知名超市。)
5)植物油中是否有动物油脂污染
3.检测鉴定方法
RT-PCR(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通过提取动物中**性的DNA,迅速准确地鉴定产品中是否含有其他动物源性成分。
4.可检测的动物源性成分
■ 畜类:牛成分、羊成分、猪成分、马成分、驴成分、狗成分等
■ 禽类:鸡成分、鸭成分、鹅成分等
■ 其他:狐狸成分
5.新闻事件及国家法律法规要求
2013年伊始,英国和爱尔兰发现在部分超市出售的牛肉汉堡包中掺杂了马肉和其他肉类,在被检查的27种汉堡中,发现10种含有马肉,23种含有猪肉。此后,除汉堡外其他牛肉类食品也被怀疑掺入马肉。欧盟正拟订方案,要求所有成员国对加工牛肉制品开展脱氧核糖核酸(DNA)抽检,以消除“马肉风波”忧虑
2007年8月我国国家质检总局发布了《食品标识管理规定》,明确指出生产企业应按食品的基本属性标注食品名称,且必须采用表明食品真实属性的专用名称,不得使用引起消费者误解或混淆的名称。不幸的是,食物产品标签上的欺诈性描述已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一些经过加工的动物制品与原动物原料相比在形态上有着显著的改变,或已完全缺失了用于鉴别的形态特征,尤其是经过深加工的食品,更难判断是否含有与食品标签中所述不符的动物源性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