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广东、福建、江苏、浙江等地棉纱贸易商反馈,近几日港口保税、清关棉纱的询价和出货较10月上中旬呈走淡、下滑趋势(印度、巴基斯坦纱销售好转仅“昙花一现”),除C21S、32S针织纱和OE10-16S的需求和订单差强人意外,前期要货、供应偏紧的巴基斯坦8-16S赛络纺纱订单降温更明显。
青岛某中间商表示,目前无论保税、即期还是期货纱美金报价稳中偏强(越南纱、中亚纱、印尼纱等CNF、FOB报价随ICE期棉上涨而振荡上调);清关外纱人民币报价整体企稳,但随郑棉和郑纱的反弹(国内棉花、棉纱现货也呼应上涨),贸易商优惠、让利空间从100-200元/吨下调至50元/吨甚至不再打折销售,与国产纱不仅涨跌同向且步伐基本一致。
另据了解,目前印度、乌兹别克斯坦、印尼等产地40S及以上棉纱的询价和出库较9-10月稍现起色(含32S以上精梳纱),贸易商、中间商经营方向纷纷向中高支纱、混纺纱调整。OE纱、低支环锭纺纱销售提前“谢幕”原因如下:
一是国内外贸、服装、织造企业“金九银十”接单明显弱于预期,且仍以短单、多品种、低利润(或圣诞节)来单为主;二是东南亚、中亚各国纱厂主要采购低品质、低等级巴西棉、印度棉、西非棉等纺21S及以下棉纱,无法达到中国织造企业、贸易商要求(自络、包漂);三是内外C21S、32S价差收窄至200-300元/吨,外纱竞争力下降;四是对人民币贬值预期强烈。一些机构、织造企业、贸易商认为,随美联储降息及各国央行货币“开闸放水”,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加宽,签约进口期货纱线、棉花的风险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