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服装企业近年来在中国市场陷入了苦战。因为销售低迷,除了大型服装企业伊都锦(Itokin)决定撤出中国外,拥有众多门店的女装企业好俪姿(Honeys)也在不断关店。
不过,日本服装企业“关门”的现象并不只发生在中国。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日本国产服装如今也正面临着消失的风险。
*大牛仔裤生产商关闭工厂,日本服装业要“凉”?
日本*大的牛仔裤生产商EDWIN在今年5月底先后关闭了两家日本国内的工厂。其中一家是位于青森县津轻市的相野工厂,该工厂拥有不到40名员工,生产几千日元到2万多日元价位的牛仔裤。
EDWIN打算把该工厂与津轻市青森工厂整合,同时在两家工厂征集自愿退休的员工。此外,秋田县的合川工厂也在去年5月底关闭。
EDWIN关闭工厂或许只是日本国内服装行业的一个缩影。事实上,日本国内的服装生产规模近几年来一直持续萎缩。2017年日本国内生产量降产至9840万件左右。
尽管近20年这个数字几乎逐年减少,但在2008年前这个数字一直保持在2亿件以上,今年则首次跌破1亿件大关。
中国等国竞争优势显著,日本服装业“本土制造”几乎消失?
日本国内服装业界之所以走向低潮,与海外服装产品大量涌入不无关系。据日本纺织品进口商协会统计,日本国内服装进口比例的“进口渗透率”在2017年显示为97.6%,连续5年刷新历史新高。
由于来自中国等亚洲国家的进口增加,进口比例也较20年前上升了超过25个百分点。
当前,以优衣库母公司迅销集团为代表的服装零售巨头正在扩大海外工厂的生产,并且由中国、越南等主要生产基地逐渐转移到埃塞俄比亚、孟加拉等劳动成本更低的国家。
迅销集团董事长兼CEO柳井正此前曾表示,未引入*低工资制度的埃塞俄比亚能够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价格竞争力。
除了人工费等成本差异,海外工厂在日本技术的指导下,其染色和缝制等工序也实现了与日本同等的品质,这也让日本生产失去了明显的优势。
同为迅销旗下的品牌GU以中国和越南为中心,提高员工的技术能力,制定了价格低廉且能将流行元素融入商品的生产体制。用柳井正的话来说,“亚洲工厂的员工能力很强”,日本工厂的员工一来紧缺,二来年龄也偏大。
竞争优势丧失得愈来愈明显,这也让日本国内的服装市场规模从泡沫经济时期的15万亿日元减少至10万亿日元,供货量则从20亿件增至近40亿件。有日本国内大型衬衫生产商山喜公司就表示,如果低价产品不更多地借助中国和老挝的工厂生产,则难以与海外产品竞争。
在日本服装行业陷入防御战的背景下,日本政府也试图通过新的政策吸引海外办厂的企业回归国内,但收效甚微。毕竟日本企业面对亚洲国家以及非洲新兴市场的大量廉价劳动力,它们根本找不到理由“弃之不用”。如此一来,日本服装业“本土制造”消亡的预言或将在不久之后演变成一个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