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原油价格走弱,对苯二甲酸(PTA)价格不断下滑,1月7日,华东地区PTA报盘价为7300元/吨。近几年,随着聚酯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国PTA的生产能力发展迅速,每年都有新建或扩建装置建成投产,但目前产能过剩,导致PTA盈利能力不佳。
专家建议,要继续加大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力度,控制新项目投产节奏,并开拓新的下游应用领域。
新建产能之殇
2010年,福建石狮佳龙石化纺纤有限公司60万吨/年装置建成投产。
2011年,江苏江阴汉邦石化60万吨/年、江阴三房巷集团海伦化学公司120万吨/年,以及浙江宁波逸盛石化公司200万吨/年装置建成投产。
进入2012年后,PTA产能出现了大爆发。
2012年,珠海BP公司扩增20万吨/年产能、绍兴远东新建152 0173 3840万吨/年产能、嘉兴石化新建150万吨/年装置、恒力石化新建440万吨/年装置、翔鹭二期新建200万吨/年装置,以及海南逸盛新建200万吨/年装置等,共计新增产能为1150万吨/年。
截止到2013年7月底,我国PTA年产能达到3157万吨,成为全球*大的对苯二甲酸生产国家。
PTA产能大爆发带来的后果是过剩,有报告预计PTA的主要下游——聚酯切片(PET)到2015年对PTA的需求仅为2972万吨。随着产能的不断释放,PTA行业“元气大伤”。
面临无米之炊
投资过大和原料短缺也成为PTA行业的桎梏。
尽管当前对二甲苯装置规模大型化趋势明显,技术持续进步,设备国产化率提高,项目总投资额呈现下降趋势,但单套百万吨级装置投资仍超过30亿元。
“如果项目大量采用银行贷款,资金链得不到保障,运营成本居高不下将直接影响到项目竞争力,进而影响资金安全,因此投资规模过大也使部分项目的前景存在不确定性。”专家表示。
即便是已经投产的PTA,其原料供应也存在问题。
PTA的上游是对二甲苯(PX),截至2012年底,我国对二甲苯年产能为916万吨。预计到2015年,我国对二甲苯年产能达到1421万吨。在不考虑进口资源的情况下,预计届时我国对二甲苯的产量*多可以支撑2000万吨/年的PTA装置正常生产。
然而,国内新建对二甲苯项目不仅原料配套困难,资金承受压力,同时还要逐步化解民众对项目的抵制情绪,慢慢消除群发事件的负责影响。影响发展进程的这些问题不解决,新增的PTA产能将面临无米可炊。
抓住重点发展
对于备受煎熬的PTA行业来说,继续加大对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力度,适当控制新项目投产节奏,积*扩大新的应用领域是未来的着力点。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自主开发的成套技术和自主集成创新的大型化技术已经成功应用,但关键技术,如关键设备空压机组、干燥机、高速泵、氧化反应搅拌器、旋转压力过滤器,以及真空过滤器等还依赖进口,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体技术,国内技术的应用面还比较窄。提高技术国产化程度是PTA行业今后发展重点,同时简化工艺流程,应用先进控制技术,减少装置设备,提高反应效率也不能忽视。
企业要了解PTA相关行业的发展状况,综合考虑新上项目的原料来源、技术先进程度和下游配套需求等方面的情况,合理安排相关项目,避免盲目投资,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另外,应该鼓励新建PTA装置应用国产化技术和装备,以降低投资,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目前我国对苯二甲酸的用途比较单一,绝大多数用于生产聚酯,市场风险很大。今后,企业应该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和国外大型企业联合力度,以产学研一体模式,研究开发PTA下游新兴应用市场,特别是PET超薄型薄膜,高阻燃材料等新型功能材料的开发,以拓展PTA的需求空间,规避市场风险。
随着一大批新建装置的陆续建成投产,我国PTA行业产能过剩的趋势已经显现,因此除了继续扩大国内需求外,还应该积*扩大出口,以消化过剩的产能,应对市场的激烈竞争。(晓铭)
(文章来源:中国石化报炼化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