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海关统计,2015年1-11月我国共出口棉纱31.32万吨,同比减少20.56%,出口棉布75.65亿米,同比减少1.53%;同期共进口棉纱216万吨,同比增长19.7%,进口棉布5.32亿米,同比减少11.23%,其中3-7月份棉布进口量比较大。棉纱出口大幅下滑、棉布出口高位持稳、棉纱进口以20%的增速上涨、棉布进口中幅下挫等一系列表现,表明我国棉纺织业“设备升级、结构调整、产业优化”初见成效,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笔者归纳如下:
一、整个产业纺纱产量大幅下滑,但织造能力上升。2012-2015年我国分别进口棉纱152 0173 3840.64万吨、209.47万吨、201.05万吨、至少230万吨(1-11月份已进口216万吨),进口棉纱数量快速上升,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棉纱出口量从43.97万吨滑至35万吨下方(1-11月出口31.32万 吨)。据了解,新疆、河南、陕西、四川等中西部地区承接了沿海地区大量的织造、纺纱产能,但由于进口棉纱大幅压缩利润空间,内外原料价格无法接轨以及人工 成本大幅高于东南亚、非洲、孟加拉国等,中小棉纺厂“接二连三”的倒闭,但织造业目前受到印巴、越南及非洲国家的冲击明显弱于纱线,因此一些
二、棉纱进口增长的空间已不大,中高支纱前景可期。从数据来看,我国棉纱进口支数集中在C32S及 以下,其中印度、巴基斯坦、越南居前三位(越南即将超越巴基斯坦),但随广东、江浙、山东及河南、河北等地牛仔布厂、毛巾厂及中低针织布厂等加速退出和倒 闭,属于低支纱,东南亚纱厂“跑马圈地”的黄金期已过,中国布厂、服装厂由单纯靠量转向中档、高档坯布、面料、服装,因此进口企业、贸易商须及时调整方向 及结构,否则又将陷入进口棉花、棉纱价格、品质“一片混战”的局面,提前进入高支纱、高配纱以及精梳纱操作是短线可行措施。
三、中国棉纱国际市场竞争力不仅没有上升反而下滑。2011年以来,国产棉花的整体品质不断下降,纤维长度短、马值大、断裂比强度不足等缺点越来越突出,印度、越南及中亚(乌兹别克斯坦等)纱厂生产、出口的C32S及以上比例不断上升(100S以内棉纱技术上已没有障碍),在原料以美棉、澳棉、中亚棉及西非棉为主体的情况下,国内外棉纱的品质已相差无几,目前东南亚国家缺少的只是产业配套不成熟,但这种劣势恐怕用不了多久就会被填平,国产棉纱竞争力下滑必将导致棉布、面料、服装等出口能力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