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虽然
2014年9-12月,国内棉纱价格的下跌幅度大幅低于棉花,棉纺织企业的短期效益凸现,只要有订单、销得出去的纱厂几乎都有盈利,可以说,棉农、棉花企业给了纱厂、织布厂短暂的生存空间。如12月上中旬,山东、河北、河南等地3129(3128)级皮棉的毛重提货价仅在12600-12800元/吨,内地库2014/15年度2128级新疆棉报价仅在14600-14800元/吨,而C32S中档纱的市场售价在22000-22200元/吨,纺一吨C32S棉纱的利润至少在2000元以上,而棉农、棉企则不仅没有任何利润甚至出现小范围内亏损,整个产业链的利润状况需要一个再平衡的过程。
进口棉纱方面,其对国内纺织市场的冲击没有减弱,纱厂、中间商感受到的来自印度、巴基斯坦、越南产地的棉纱在价格、品质和供货及时性上的压力越来越大。一方面,巴基斯坦、越南、泰国棉纱清关报价较国内同支数棉纱的价格低800-1000元/吨,而且C40S及以下支数进口棉纱的各项技术指标并不低于国内中档纱的品质,部分印度、越南及土耳其、乌兹别克斯坦厂家的纱线质量已高于国内厂家;另一方面,10-12月份各港口保税外纱的总量持续稳定在7-8万吨,12月份以来呈现小幅增长的态势,布厂、面料厂和服装企业为降低成本,纷纷指定使用越南、印度或其它产地的棉纱完成订单。
对纱价下跌的预期增强使一些大中型纱厂为争抢订单而主动降价,引发部分中小企业跟风促销,市场缺乏足够的企稳信心。中国11月PPI同比下降2.7%,预期下降2.4%,前值下降2.2%,已经连续33个月负增长。PPI和CPI的持续下滑使得市场担忧中国经济下行、内需不足等现象难以改变。投资者和机构纷纷预计中国PPI短期难以“转正”,物价也将在2015年继续以低水平运行,因此对棉花消费能力和纱价、服装的承受能力持续疲弱。如山东某大型棉纺厂纱价下跌300元/吨(高支纱、精梳纱下跌500元/吨),江苏、河南、河北等地部分中型企业立即跟进,C40S以下低支纱出厂价下调500元/吨,恶性竞争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