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重利好刺激下,近乎绝望的
虽说给
其一,由于2014/2015年度全球棉花产量将持续第五年超过消费量,供应过剩的形势倒逼国内棉价继续走低的可能性较强,为了化解供应端压力,国家停止储备棉投放工作,为上市新棉购销挪出消化空间,从而有利于棉价企稳回升。
其二,为了间接保护国内棉价,防止大幅下跌,合理安排棉花进口。除了发放关税内配额89.4万吨外,原则上不增加发放进口配额,这就在进口端减轻了国内棉市的供需矛盾,并且防止海外过剩棉花涌入国内,进而形成价格冲击。
其三,要求中棉集团**进入市场,以14000元/吨为基准价收购棉花,并要求测算收购成本,以收购价格为基点,放开各部门合作的轧花企业,确保棉花市场稳定。此外,要求发挥中棉集团的龙头作用,**市场收购,支农惠农。
其四,加强对棉花期货市场的监管。在引导涉棉企业积*参与棉花期货的同时,严厉打击利用期货市场过度投机的行为。
从新政效果来看,前两条利好信息无疑起到削弱国内棉市供应压力的作用,而第三条则发挥了保价效果。可以发现,旧棉停止投放以及海外新棉限额进口这两大供应“阀门”被关闭后,仅靠新年度棉花供应恐难满足市场需求。
据中国棉花协会调查,预计今年全国植棉面积6340万亩,比上年下降9.4%,产量在650万吨,比上年减少50万吨。如果配合2014/2015年度我国纺织企业用棉需求回升的预期,则有望一举扭转新年度国内棉花供过于求的格局。预估新年度棉花需求量在850万吨,比上年度增加约50万吨。
与此同时,新年度棉花价格由市场主导后,内外棉价差逐步缩小,这将会遏制化纤替代和减少棉纱进口,棉花需求也会有所恢复。由此,新年度国内棉花产需缺口将达到200万吨,比上年度增加100万吨。
今年以来,国家启动新疆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工作,在全国范围取消临时收储政策,实现新棉价格由市场形成,逐步构建棉花购销的新体制。笔者认为,基于新政扶持,未来国内棉市将告别往日“软绵绵”、“病怏怏”的姿态,开启健康阳光的新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