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你们计划去哪儿?”“也许会去非洲吧。”“非洲?太远了,我们还是打算去越南或是柬埔寨看看。”“可是柬埔寨*近闹得很厉害啊……”笔者听到的这一番对话并不是出自两个计划新春出行的驴友口中,而是不久前在京举办的“2014中国与亚洲纺织国际论坛”茶歇时间,两位国内企业代表交流的只言片语。“去哪儿”一词在几年前还只适用于纺织企业的贸易版图规划,时至今日,已成为多少决策人心中的生产转移代名词。
站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角度来看,将一部分低端订单转移出去并非坏事;对出口企业来说,国内外
如果以劳动力成本的标尺来衡量,大多数人的眼光会落在东南亚国家。从基本薪资来看,柬埔寨、孟加拉国等国的制衣工人月薪普遍仅相当于人民币六七百元。即便是在劳动力成本稍高的斯里兰卡,其制衣工人月薪也不过折合人民币800元左右。但影响企业赴外投资的因素难道只有劳动力成本一项么?当然不是。一位刚刚从柬埔寨考察归来的企业老总就对当地的生产稳定性产生忧虑。他告诉笔者,该国首都金边的劳资双方冲突持续了20余天,在柬埔寨期间,他看到许多情绪激烈的制衣厂工人走上街头进行示威抗议活动,大多数的工厂不得不歇业停产。“订单不能按时交付,影响企业信誉,这样的转移又有什么意义?”这位老总慨叹道。在笔者看来,柬埔寨的劳资冲突绝非一朝一夕之事,自去年下半年开始,制衣工人与企业雇主间的一场薪资“涨与不涨”的拉锯战就日渐升温,如今的罢工行为也不过是利益双方协调无果的恶性发酵。
不仅仅是柬埔寨,东南亚那些被奉为”投资转移热土”的国家都各存利弊。在孟加拉国,生产建筑安全的隐患已经引起国际劳工组织的注意,一些集约型的成衣大楼,几乎每两个月就要接受发达国家劳工权益机构的检查。在缅甸,基础设施落后,紧张而落后的电力供应无法保证工厂每台设备的全天候运转。再看越南,尽管制衣厂的车缝效率较高,但由于国内原辅料生产仅能满足纺织行业30%的生产需求,因此进口的原料成了不可忽视的成本支出。
其实,如何衡量投资国家的利与弊,如何寻找到*优的投资目的地,这与企业自身的特点和投资导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即生产导向型或资源导向型。笔者认为,服装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属于生产导向型。这种投资适合在缅甸、孟加拉国进行。而针对纺织厂的投资一般都是资源导向型,从生产角度来看,则需要考虑当地的原材料采购是否便利。当然,在这方面*有发言权的应当属已经“走出去”的过来人。台湾旭荣集团在越南、柬埔寨都建有制衣工厂,目前公司的成衣产能已达到了400万件/月。在集团执行董事黄冠华看来,除了前期的投资评估外,将企业管理方式与当地文化相融合更考验企业经营者的智慧。在这一点上,黄冠华的一些因地制宜的管理经验倒是值得参考:“我在非洲经营工厂时,会聘请牧师作为管理层参与员工管理,通过定期祷告使员工在工作时保持心态平和。”
毋庸置疑,无论是在哪儿投资,都存在一定风险,比如生产管理规定、外汇规定以及工会法等等,这些都需要企业认真研究。有必要的话,还可以聘请专业的咨询公司,对投资意向地的人口数量、水电成本、土地归属权、劳动成本等问题进行综合评估。再看如何选择“走出去”目的地一题,笔者认为,套用一句过来人的话*恰当:没有*好,只有相对比较适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