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奶粉生虫”,早不是新鲜事儿。从去年开始,雅培、美素、多美滋等国内知名洋品牌纷纷卷入生虫门,仅时隔一年后,就在前几天,雅培再度陷入生虫事件——西安一消费者称,在给孩子喂奶过程中从奶粉罐里发现一只死虫——雅培方面的表态也跟一年前一样,否认产品质量问题。奶粉生产工艺流程的操作、出厂前的重重检测关卡成为企业坚持“0责任”说法背后的重要支撑。
但那些奶粉生产加工的专业数据词汇并不能阻止消费者的疑窦丛生和赔偿声讨的行为。
比企业和消费者一个推诿,一个指责,双方争执不下的局面更糟糕的,是没有权威的、本着公正客观立场的第三方机构介入调查。
根据业内人士分析,奶粉生虫事件不排除“消费者恶意投诉,敲诈企业赔偿”和“商业对手恶意陷害”的可能。也就是说,雅培奶粉罐里的小虫可能性来源有三:雅培企业自身、消费者、雅培的竞争对手。
而第三方调查机构的缺位,使得到目前为止任何一种可能性都无法有效排除,对还原真相造成干扰。这也是奶粉生虫事件反复发生的重要原因。虫子背后的“手”**不曝光不被揪出,它就会继续时不时地“作案”。
基于事实真相目前仍扑朔迷离,企业和消费者谁对谁错、理在谁边的判断,不能随意捏拿。然而,企业在应对生虫事件的行为,仍不乏指摘之处。
事件一发生就急于找各种借口,企图撇清与事件的关系,是对消费者的不负责。
企业方面往往称,奶粉生产加工过程中的高温、高压、真空环境和喷雾干燥的生产方式杜绝了昆虫和细菌,因此未开封前的奶粉罐里不可能有虫子存在。然而,多位乳制品、
反观企业的声明,只是片面强调了“千万分之一、百万分之一”之外的概率事件,并没有提供可以排除“千万分之一、百万分之一”概率的有力事实证明。也就是说,企业在产品包装、灌装、运输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和管理不善,导致小虫和细菌滋生,这个可能性是存在的。
那么,在无第三方调查机构介入的情况下,出于
什么时候开始,甜蜜的奶粉成了“妈妈”们的“心头痛”:前有国产奶粉三聚氰胺风波,今有洋奶粉送小虫玩惊悚。三聚氰胺已经被赶跑,奶粉里的小虫子,却还没立案侦查,奶粉与虫共存的闹剧,不知何时才能真正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