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传统棉区的植棉面积日益缩减,且潜伏着续滑的明显势头。植棉面积的裁减对于生产农户而言,仅仅是种植作物品种的转换调整,而对于专门 从事棉花收购加工经营的棉花企业来说,恰恰是给其口粮”的供应设闸打坝甚至勒喉封进,危及生存。在*近的两、三年中,在江苏南通、盐城等传统棉区,先是小 型的棉花收购加工企业和小规模私营纱线布厂开始减少,后来逐步蔓延危及至一些股份合作、当年供销社系统改制转型棉企的生死存亡。在盐城,在棉花丰足时代入 主当地收购加工市场的诸如来自上海纺织、安徽华茂以及江苏常州、无锡国棉等大型知名纺企的分支企业已撤资走人或变卖处置。
现阶段许多过剩棉企同样要面对市场寻找生机和出路。在盐城,根据今年的棉花面积及产量,有人预计只要现存棉花收购加工的十分之一的企业力 量即可完成年度棉花收购加工工作。可见,棉花收购加工在人力、设备、场地、资源上,在主产区有很大的浪费和过剩。棉企是不可能都去贩销粮油蔬菜的,那棉区 过剩棉企去向如何呢?江苏银河工贸有限公司的花英俊总经理告诉信息员,目前象盐城这样的棉花传统产区,棉花收购加工设施设备和流通资源严重过剩闲置现象十 分突出,依现有棉花生产状况,区域内拿出十分之一的设备能力接受处置今年棉花资源足矣,而至今已差不多闲置空放了三年有余的棉花加工设备正在日渐锈蚀之 中,这些总投资至少在四、五百万元以上的400型棉企,面对无米之炊,十分为难。花总说,如何处置棉花收购加工设备也很为难,一是舍不得卖,二是也卖不上 价格,如果不是用于生产,再好设备也如一堆废铁。江苏银都棉麻的一位老总反映,三年前,为争取到参与收储的资质,棉区不少棉企上400型打包机,更新配套 设备投入较大,但目前棉花面积萎缩,政策亦有转变,这批400型棉企何去何从如何前行,也确实是值得思考和关注的问题。针对当前及近阶段主产棉区庞大的棉 花收购加工流通资源严重过剩亟待处置的问题,企业,尤其是当年依照国家有关部门要求投资达标参与收储的棉企,呼吁在这种特殊的市场与经济政策走势下,国家 在政策上能给予适当的帮助,而企业也将会积*地想方设法,尽快转型调整,开创新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