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棉花需求在今年仍然有下降空间,棉花消费增速和全球GDP增速相关度*高,这也意味着全球宏观经济的放缓程度将决定棉花消费减少的幅度。由于国内外经济增速总体下降导致棉花和纺服需求疲软,从2018年2-3季度开始,棉花下游企业和纺织服装的成品已经慢慢形成了累库局面。
从棉花下游棉纱需求的角度来看,棉纱企业受到下游需求疲软影响,利润不断被压缩。32支普梳棉纱厂利润基本已经压缩至200-300元/吨。实际上纺织企业更倾向于使用国储棉,因为国储棉多为旧棉,而旧棉的使用效果和新棉差异不大,而旧棉价格普遍低1000元/吨以上。而此次的轮储政策和往年比有些不一样,过去三年轮储政策每个工作日卖出不少于3万吨,总量不限制,但这次每个工作日只出货1万吨,总量限制在100万吨。这也证实了目前国储棉的库存已经到了相对低的水平。从这个角度来看,国内棉纱厂使用国储棉的“红利”似乎将要结束了,我们也因此预测棉纱厂的利润会进一步压缩,并且对原料棉花的采购也将保持即买即用策略,这也将会抑制国内棉花消费。
欧美日是全球纺服主要的进口国家,进口份额占到全球的60%,这也意味着全球棉花需求和欧美经济也是高度相关,目前看来,欧美日的经济增速高点都已经过去了。而从中国出口目的地来看,欧美日占40%以上的份额,中国出口同比增速有所下降主要是对欧盟出口减少造成的。虽然中国对东盟的出口有显著增加,但是在总体中国出口量中,东盟占比只是欧美日的三分之一。所以因欧美日经济增速预期不及往年,未来中国的纺服出口也面临着回落风险。
虽然目前中美贸易关系会有所缓和,但长期来看,中美关系似乎也不会回到以往的“战略合作”,而是会变成“竞争关系”。这也对很多棉纺厂和服装企业的信心有所影响,他们也在逐步重新布局供应链把产能转移至东南亚地区。对这些转移产能的企业来讲,这不仅可以规避中美贸易战的威胁也可以相对降低生产成本:从东南亚出口到发达国家的关税会更低,进口棉花也没有配额和关税限制,同时人工成本比国内低。
美国目前是中国纺织品出口的*大单一国家市场,2018年占了中国出口总额的17.7%。但是美国对中国棉类纺织已经出现了需求转移,因为从美国进口的角度来看,中国大部分对美国出口的纺织品服装是完全可以被其他国家替代的(除了中国生产的人造纤维类产品),若中美博弈继续进行下去,美国完全可以在接下来5年内将大部分对中国纺织品的需求转移至东南亚、南亚和中南美洲国家。
国内棉花需求疲软的另一个因素是新疆新产能投产因政策关系放缓。2012-17年是新疆纺织产能投产的高峰期,到2017年底,新疆总共已投产近152 0173 3840万锭/年的产能。但在2018 年3 月2日,新疆自治区政府在《新疆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3年)》中提出,到2023年,达到棉纺产能2000万锭/年的规模。按照目前的产能增速,2018/19年就会达到之前确定的2023年的产能目标。因此,在2018 年 4 月24日,新疆自治区政府发布了《关于印发自治区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带动就业2018年行动方案的通知》,在控制棉纺产能过快增长、促进棉纺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规定只有国内先进的企业并有一定规模的纺企可以继续建设新产能。因此,我们预计新疆产能增速会快速放缓,这也将抑制国内对棉花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