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支业务过硬的队伍。18个女汉子,个个都能“一抓准、一扫清、一次过”。
2月27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近这个优秀的集体。
能吃苦:坚持源于热爱
湖北省纤检局仙桃分局在职职工共28人,其中女职工18人。由于男同志大多在监督执法岗位,这18位女同志,就成了检验工作的顶梁柱。
在
为了保证检验的环境符合要求,感官检验室里没有窗户、凳子。任务来了,检验员在这里一站就是一整天,即便是戴着三层口罩,鼻子里也会挤进棉纤维。“白加黑”“5+2”是她们的工作常态。
除了对本地棉花加工企业的产品进行检验,她们还承担着国储棉、新疆监管棉出入库的检验工作。
41岁的王淇,是局里分管检验工作的副局长,她介绍:“从2012年开始,我们连续四年在9月份以后,被抽调到新疆参与国储棉入库、监管棉入库检验工作,一干就是三四个月。”
冬季的新疆,室外气温零下二十多摄氏度。那里的国储棉仓库,只有围墙,没有屋顶,如同一个露天大院子。
环境恶劣,工作强度却不小。一批次152 0173 3840包棉花,每包都要取样,她们每人每天要取12个批次的样品。“条件虽艰苦,但我们热爱这一行。一想到能为国家把好棉花质量关,再苦心里也觉得甜。”王淇说。
业务强:个个都是“一抓准”
一名检验检测人员,如果技术不过硬,就不能胜任工作,更不能让被检测单位服气。
2013年3月,王淇、罗淑华和李为三人,被抽调到新疆建设兵团的国储棉仓库,对入库棉花进行核查。**,通过现场检验,她们发现10个批次的棉花,和申报的检验证书不符,棉纤维长度短了1毫米,马克隆值(即反映棉花纤维细度与成熟度的综合指标)低于C1,不符合收储条件。
她们当即把货主叫到检验室,面对检验结果,货主傻眼了,开始百般求情。“让不符合标准的棉花入库,就是损害国家利益。”王淇等人坚决不松口,420多吨棉花,硬是被打了回去。
51岁的李为是仙桃的“老纤检”,她有一手“一抓准”的绝活,棉花到了她手里,重量、杂质率就能脱口而出,“虽然现在的数据大多是用仪器检验,但这些基本功,我们不能丢。”通过传帮带,如今18名女职工个个都能独当一面,每个都是“一抓准、一扫清、一次过”的纤检技术能手。
2017年1月,中纤局抽检棉花检验相符率,仙桃分局实验室排名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