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作为我国*大的棉花产区,当地有一半以上的农民从事棉花生产,每年棉花收入占其现金收入的比重高达60%。近年来,由于国内棉花市场波动大,新疆数百万棉农饱受价格波动之苦。此前“看天吃饭”的棉农,其收入主要取决于当年的天气环境,或是依靠政府的补助。出于对期货等风险管理工具运用的缺乏,棉农在棉花价格的波动中往往处于被动承受的地位。
客观来说,期货作为风险管理的主要工具确实可以帮助部分较为成熟的参与主体,有效规避价格波动可能产生的风险,但目前从我国的现实情况来看,参与棉花期货市场的主体仍以大中型涉棉企业为主。而针对占产业内多数的棉农来说,现阶段由于资金、能力、风险管控意识等方面的欠缺,不仅尚未参与到期货市场,这部分群体短期内也很难达到参与期货市场的要求。因此,设计满足这部分群体要求的金融衍生产品,帮助他们从容应对风险就显得尤为必要。
那么,针对这一难题是否已有解决方法了呢?答案是“有”!那便是“保险+期货”这一模式。据悉,为应对棉价频繁波动,在我国棉花主产区的新疆,部分县市已开展“收入保险+期货”试点。
此前,为提高棉农主动抵御市场风险方面的能力我国已进行过相关实践,从2014年开始,国家就在新疆实施了棉花目标价格改革的试点,但随着这一政策的落实,其弊端也逐渐显现。一则是国家财政为该政策背负了较为沉重的负担,更主要的是生产补贴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价格信号向产业链下游传递的真实性。针对上述不足,通过“保险+期货”的方式来补贴农业,补贴保费,不仅更加符合市场化的要求,同时通过优化财政价格补贴政策,也为政府提供了更加多元的农业调控方式。
按照新疆出台的《2017—2018年度棉花目标价格改革工作要点》,“保险+期货”试点工作已在莎车、巴楚等产棉县市展开。这意味着,新疆已开始探索新型棉花补贴方式,为百万农民“避险”探路。
新疆喀什的莎车县和巴楚县是我国优质棉产区,同时莎车县也是***贫困县。利用“保险+期货”这一模式,通过对喀什地区贫困县棉农提供的棉花价格保护,棉农的基本收入得到了*大保障。同时与期货公司传统扶贫工作有所不同,通过对莎车县棉农保费的减免,使这一尝试真正做到了“金融扶贫”中精准扶贫的相关要求。
分析人士表示,“保险+期货”作为在中央一号文件中频频提到的热词,通俗的说就相当于农产品保险。在涉棉产业的具体操作中,棉农不需要了解复杂的期货交易过程,只需向保险公司买入价格保险,保险公司用保费向期货公司买入看跌期权,由期货公司在期货市场上进行风险对冲,从而形成风险转移和对冲的闭合链条,在使棉农摆脱因棉花价格的波动的同时使各方从中获益。相较于美国等发达国家,我国在农业风险管理方面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
总的来说,“保险+期货”这一新业态当前虽然仍面临种种问题,但已逐渐成型。国家对“保险+期货”这一新兴模式也持相当肯定的态度。稳步扩大“保险+期货”试点,加强对小微企业、“三农”和偏远地区的期货服务,助力精准扶贫,成为当前期货市场坚持服务实体经济根本发展方向,从而贯彻落实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的工作重点之一。
郑商所相关负责人表示,2016年,郑商所在棉花和白糖品种上开展了10个“保险+期货”试点项目,均取得了积*成果。2017年,郑商所也将进一步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按照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及证监会工作部署,以“扩大覆盖范围、助力精准扶贫,丰富试点内涵、贴近农户需求”为工作原则,积*开展“保险+期货”试点建设工作。
有理由相信,在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棉农、期货公司、保险公司和交易所几方的共同建设之下。随着“保险+期货”试点的逐步扩大,以及期货市场自身的不断完善,将为涉棉产业营造出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也将借此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符合市场化运作的涉棉企业风险管理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