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23日,GB1103
中国纤维检验局副局长王丹涛、质量监督处处长熊宗伟、公证检验一处处长于小新、纤维检验管理处副处长曹小红,供销总社棉麻局副巡视员、**工程师杨照良,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副会长、**工程师叶戬春,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副研究员唐淑荣,陕西省纤维检验局局长胡省,河北省纤维检验局副局长陆世栋,芜湖市纤维检验所所长张志权,江阴市纤维检验所副所长陆永良,陕西长岭纺织机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魏新华、总经理雷涛、副总经理吕志华、副总工程师朱吉良等参加了此次会议。
要分析棉花产业面临的问题,研判产业发展的瓶颈所在,剖析其制约因素,研究产业发展对棉花标准提出的新的需求。
根据中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神,分析当前棉花标准与产业链条中不适应、不符合的关键问题。平衡生产、加工和纺织行业多方利益诉求,结合目前国内棉花检测仪器、设备、技术水平现状,提出棉花标准修订的思路、方向,制定标准修订工作安排及拟开展的相关实验研究。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本次标准修订,要以发挥标准**作用,努力带动产业各方解决产业的实际问题为主要导向,研究目前的市场导向与纺织企业关注的质量指标,以新的质量导向引导加工企业改善生产工艺、提高皮棉质量,以消费需求为引导,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做到方向正确,内容科学,程序规范。
熊宗伟:
此次标准修订要考量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定位问题,是要突出质量的引导作用,质量指标都是底线;
二是对于存在多年的重量问题,是否还有必要仅以公定重量作为强制执行的**依据;
三是标准整合后作为一个标准,锯齿棉和皮辊棉、机采棉和手摘棉如何有效衔接;
四是尽快推动过去标准中限于检验手段而无法规定的指标问题,如短纤维含量、棉结等;
五是过去标准规定的一些成熟的检验指标在现在棉花产业发展中是否还适用,比如马克隆值,在现在转基因棉中并不能很好地反映棉花的细度,这都需要大量的试验验证来逐步完善。
棉结和短绒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原料在生产加工和纺纱过程造成的。棉结数量过多、短绒率过高,会对纱线和织造过程的品质造成危害,并且提高纺织企业生产成本。因此,对棉结和短绒的检测十分必要。纺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也随时需要对各个工序下的棉结和短绒进行监测,实现产品质量和效益*大化。
专家建议有关方面要抓紧开展棉花短绒率标样体系的系统研究。
据悉,此次棉花标准修订已是第四次修订。据熊宗伟介绍,总体上考虑用3年左右的时间完成棉花标准修订工作,2017年确定标准修订的各项工作安排,2018年开展相关技术验证试验并开始进行标准文本修订,2019年进行标准报批送审等程序,预计2020年发布实施新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