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流转迅速落地
近年来,江苏苏北广大平原传统粮棉种植区(以盐城、南通等地为主)以推进现代高效农业和实施连片种植为推手,大面积展开土地整理复垦,建设村庄、农田区划协调统一和谐的连片种植区。土地整理到位后,各地又在结合农民意愿的基础上,将一度收回用于整理复垦了的土地按高效、设施、规模农业的规划要求,在尊重原土地承包人意愿的基础上进行流转承包或转型升级为联耕联种模式。从实际操作的情况看,通过土地的平整复垦,原先散布于大田中央或连片种植区内的老民房、废弃旧窑厂、废旧残宅、淤塞型沟塘被拆除或推土并夷为平地,农田与农庄形成分离且集中连片,比较有利于新农村建设规划布局,而连片种植区域的形成,有利于种植品种的调整安排,尤其便于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实施,更大的利处在于农业机械化更便捷、更节俭、更有力的得到普及推广。
众所周知,广大的苏北平原,尤其是沿江沿海垦区,因为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是全国内陆*传统也是*大的优质棉花主产地,从解放前絮棉食油的支前济兵到开国后的国民经济建设,广大的棉农守住一方土地,面朝黄土背朝天,生产出无数雪白的棉花,给大地以温暖,给庶民以财富。如今,大规模的土地产出形式调整加上一度不济的棉花市场,那曾经雪海汪洋般的棉花命运如何,它们都去了哪儿了?
棉区土地整理复垦后流转承包 棉花成重裁对象
在名闻全国的盐城、南通等苏北传统主产棉区调查时却发现,从2010年起,各地花2-3三年时间复垦土地,原则上还是调整并划分给原承包户后,有的仍归农户自由耕种,有的则由工商及民间资本注入,成片转由一主或股份合作者经营,其显著特点是“老板” 接地后对种植结构进行了大投入、大调整,特别是种植棉花的面积较流转前流失更多,被流转的土地大多数被用于大面积水稻生产或棚栽蔬菜瓜果等高效立体种植模式,几乎少有将流转而来的土地用于植棉的。大丰市万盈镇某村一约三百余亩的土地,2011-2012年冬春进行了复垦,拆除了其间的老旧民房,填平了原来区域内已不顶用的淤沟废塘,三百余亩地配套了墒沟后成了高标准农田。这片土地平整复垦前由30多个农户承包,多年来主要用于粮食棉花的间套种生产,多数属于麦后植棉,夏收麦油秋收棉的茬口布局。整理复垦后,镇村鼓励实行流转承包,于是与涉及原农户做工作,结果顺利流转给当地一能人生产水稻。这位新承包人当年便全部栽上了水稻,而下茬又种上了麦子,问及今后安排,该承包人在对农产品市场和种植比较效益的权衡后,暂无植棉意向,这样,该村自2012年起就减少了三百多亩的植棉实绩。同市小海镇紧靠沿海高速公路一出口的某村也有一块数百亩的连片土地,过去多年以植棉为主,产量品质一直较高。从两、三年前起,一外地特经种植科技户看中这块有水有道的宝地,找到镇村干部希望流转给他。如今,这块传统棉田上大棚连栋,西瓜、反季节蔬菜源源不断被运出棚外销往苏南,昔日棉农成瓜农,不挣收入拿工钱,比较效益使当地棉花风光不再了。
据了解,开展土地平整复垦、土地流转、联耕联种等等是农业转型升级、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点工作。江苏提出提前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全省土地平整复垦的重点在苏北苏中,而全省现行尚有的棉花面积又全部集中于长江以北沿江沿海地区的里下河地区。一直以来,当地所有参与平整复垦或流转的土地,政府基本上都在鼓励或创造条件进行流转承包,而实行流转承包的地块又必须是现代、高效的规模、设施农业生产经营所要求的品种。因此,在所有中标得到土地种植使用权的个人和企业中,除露天生产水稻外,几乎都是实施的特经种养的大棚生产项目品种,有的甚至建造了钢架房式智能连栋温室,生产高档蔬菜瓜果,养殖精品魚虾畜禽等,棉花种植少人问津。
那么,随着棉花目标价格不断改革,棉花市场不断调整,内地棉花还有希望恢复以前的繁荣景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