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飙升的棉价让下游纺织企业倍感压力,陷入“无米下锅”的境地。国庆期间,新疆
棉价坐上“直升机”
“新老棉交替后,纺织企业用棉成本较8月提升超过2000元/吨。”河南纺织行业协会秘书长李继锋日前透露,新疆手摘皮棉报价已经超过了1.6万元/吨,新疆机采棉报价也达到1.55万元/吨。
据相关检查数据统计,截至10月9日,新疆南疆地区
期货市场方面,10月12日
在生意社棉花分析师孙矿华看来,新疆棉花今年上市较晚,在新疆棉花即将上市之时,又出现了多雨、多风季节,导致棉花生长受到一定影响,这是导致新疆棉价飙升的主要原因。
据了解,今年南疆地区多雨、多风,新疆库尔勒地区近期遭遇冰雹灾害,国家气象中心近期预测,今年棉花总产509.6万吨,降幅达9.1%。
采棉、手摘棉上市较往年推迟了7-10天,储备棉轮出结束后,市场棉花供应出现了短暂的“空窗期”。
供需失衡
除了天气因素外,棉价价格一路飙升也是供需矛盾失衡而引起的。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当前,商业流通领域的棉花比较少,而国储棉是*大的补充源泉。
然而,国储棉的出库速度似“挤牙膏”一样慢,且数量不足,进一步导致了纺织企业哄抢棉花,从而进一步推高了棉花价格。
“因为纺企、贸易商对新疆棉后市供应出现了一定的恐慌心理,所以在国庆期间就出现了抢购新疆棉的现象。”孙矿华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说,今年以来,棉花上涨通道开通,棉农对新棉价格心理预期较高。同时,今年种棉成本较去年增5%-8%,加之今年新疆出现用工荒,来自内地的拾花工抬高拾花费用,间接增加了棉花成本。
同时,也与国内棉花进口有配额限制有一定的关联。据了解,国内棉花配额度为89.2万吨,当国际市场上的棉花进不来,国内商业流通领域的棉花资源又相对较少时,就会出现纺织企业购买棉花时而出现的紧张局面。那么,这个时候国储棉就成为国内市场上棉花的主要补充渠道。
据中棉行业协会内部人士表示,储备棉制度本身没有问题,或许只是在制度执行的时候发生了偏差。例如,制度计划每天要投放5万吨棉花,如果不足则会继续加大投放,但目前实际每天投放不到3万吨,有时甚至下滑到1万吨。此外,在倒库的时候,受场地和人手限制,到库效率低下,也会影响储备棉的投放。
另外,据记者了解,棉花种植产量不断减少也是造成棉价上升的重要原因。据前不久相关部门下发的《中国棉花实播面积调查报告》显示,2016年,全国棉花实播面积4385.1万亩,同比减少733.7万亩,降幅14.3%。其中,黄河流域同比下降24.7%,长江流域同比下降27.7%,西北内陆同比下降7%。而内地棉主产区黄河、长江流域播种面积再次大幅减少。
停产危机
当前,新棉成为纺织企业延续生产的“救济粮”,然而,新疆棉花价格的飙升,让纺织企业倍感压力。
据了解,受到“断粮”危险影响的纺织企业目前正面临停产危机。“目前,河南南阳新野一带是重灾区,开工率仅有20%,在商丘夏邑县,纺织企业普遍开工率也仅有50%。”河南某棉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日前对媒体表示。
当前,许多纺织企业开工,依靠的是囤棉生产,而至于零库存的纺织企业便只好停工观望。
值得一提的是,国内纺织企业有停产的打算不仅仅是在近期,在国庆节前几个月,湖北某**的纺织企业就已经停工,河北、山东等地不少纺织企业也在筹划停工计划。
对于当前棉花市场价格居高不下的情况,有业内人士提出采取供棉双轨制。所谓的双轨制是指,将国储棉投放增量与新棉同时投放市场,形成双轨制的局面,以解决棉价过高的问题。
对于这一说法,卓创资讯棉花产业分析师郑博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认为,双轨制供棉可行性并不高。尽管国储棉尚有700万吨存货,但是如果大量投向市场,不仅会造成棉价大跌,还会损害棉农的利益。
孙矿华认为,双轨制即收储与抛储价格双轨运行,棉花双轨制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一种方式,其目的是维护棉农和下游纺织企业共同利益,买单的是国家财政,只有在特殊时期才有实施的必要。
这也意味着,双轨制,在短期内能够提振市场,但是长期来说,并不利好下游市场健康发展。
据记者了解,即使国储棉投放也很难让疯狂的棉价有下跌趋势。在今年5月份,国内纺织企业期盼已久的储备棉投放后,市场棉价居高不下的态势并没有得到抑制,反而价格越发疯狂。
数据显示,国储棉抛储以来,国储棉出库成交率超过98%,价格也由12428元/吨上冲至7月28日的*高成交价16350元/吨,涨幅逾30%。国储棉价格高企又带动现货皮棉不断上涨,皮棉报价也由4月初约11000/吨上涨到约15000元/吨,累计涨幅约为35%。
稍早之前,在国储棉竞拍期间,由于国储棉价格飙涨,有不少纺织企业负责人均发出:“不买会停产,买了要破产”的言论。
孙矿华坦言,就目前国内市场氛围来看,供棉双轨制并不适合,棉花双轨制短期内可以维持棉价,但是也给国家带来了较大的财政压力,同时也不利于提高国内棉纺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