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上午好!
《提质增效 有效供给》是协会给我的命题作文,我给出一个自己的答案——通过提质增效来实现有效供给。我个人对有效供给的理解,一要满足市场需求,二要有竞争力;不能只是供应,满足市场要求但是成本太高也不叫有效供给。
我先简单回顾一下过去十年
近十年棉花种植面积大的趋势是在减少的。为什么会有这样情况?从棉花种植者来说,投入产出比不高。从近几年的收入与成本来看,除了2010年收益比较好 以外,2012、2013年都是亏的。包括2014、2015年在内,即使有国家政策支持,从棉农的角度来说收益并不能令人满意,所以植棉面积就会随之减 少。
植棉成本上升。植棉成本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土地成本、人工成本和物质投入。近几年来,虽然物质投入和土地成本也在逐年增加,但*上升*快影响*大的还是人工成本的变化,人工成本在总成本中的占比越来越大。
政策的变化。2011年以前,棉花行业以市场为主,价格波动较大;2011-2013年,三年临时收储政策稳定了国内的棉花价格,虽然现在来看这个政策 有一定后遗问题,内外棉价差大,积累了巨大库存,但农民收益是有保障的;2014年至今是价补分离,新疆地区实施目标价格补贴试点政策,内地9个产棉省实 施定额补贴政策,*多不超过2000元/吨。从临储政策改为目标价格补贴政策以后,内地的植棉面积大幅下滑。可以说政策成为影响棉农收入的关键因素。
当前的形势大家都有所了解,全球经济大势不佳,消费乏力;原油价格下降,来自化纤的竞争压力大,而且化纤在不断的创新升级;国内还有巨大的国储棉库存, 消化问题无法回避,不管是轮出的结构还是轮出的规模,库存总是要想办法消化的;与国际主产棉国相比,中国棉花生产竞争力不足,成本高,品质要差于澳棉、美 棉。棉花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一直以来是国家政策关注的重要行业领域。我觉得从政策上来讲,国家对未来棉花的生产要有一个产业定位,作为*大的用棉 国,我个人认为,保证一定的自给率、稳定一定植棉面积是有利于维护产业安全。
我先简单对未来的棉花生产进行一下展望。
农业部有一个《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年)》,确实如昨天程博士所讲,农业并不存在去产能的问题,而更重要的是要调结构。过多 我们可 以减少面积,但是总的农业耕地以及其他资源是一定要确保的。对于棉花的定位是稳定面积、提高单产、提升品质、增加效益。提升
依仗市场导向的科技进步。从棉花育种和科研导向说来说也有一 些变化,从育种上来说就是选育耐盐碱、抗干旱、抗黄枯萎病品种,加强高强力、长纤维棉花品种的选育,通过生物技术都是可以发挥作用的。从栽培的角度来说就 是轻简化栽培,提高机械化程度,减少人工投入,这方面我们从科研的角度也在做一些积*的工作。提高肥水使用效率,减少肥料和水投入,包括新疆,可能*大的 制约不是土地而是水资源,我们在新疆也有农场,现在地下水的水位是不断下面的,这种不可持续的情况是无法回避的问题;而保证肥料、化肥尽可能的提高使用效 率,这样也可以降低我们的成本。
对于植棉者来说,像新疆这样优势区域,相比其它作物,有政策支持的棉花相对更有竞争力;对于内地盐碱滩 涂、旱地、瘠薄地,种其他的没有什么收成,种棉花也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从成本的角度来说,地租成本稳中趋降,农资和人工的价格趋稳,起码应该不会再上升 了。还有棉花适度规模经营占比提升,在国家政策支持下一定的规模效益流转可能也是必要的手段。植棉的技术水平也有提升空间 。
我个人也 说说自己的一些看法。从政策来看,政策的支持方式也许会有变化,但支持定位应该不会变;面积降幅收窄趋稳,新疆优势区域更为凸显,内地面积应该一定会再往 下减;随着技术进步,新疆面积占比上升,单产或会稳中有升;行业内部各方面在改善品质的意识上越来越强;另外效益为先,高产要让位于高效;机采棉比例或会 不断扩大,这可能也是业界的共识。
我就简单的讲这么多,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