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的棉花检验数据出炉后,有些专家将2014年的棉花与2008年以前的棉花质量做了一个对比,认为2014年的棉花质量较2008年前的棉花质量大幅下降,但与2013年的棉花相比,2014年棉花颜色级稍有下降,长度和杂质略有提升。尽管数据很详细,但这并不能完全代表我国棉花质量出现下滑,因为标的物和标准都发生了变化。
2008年大量收储前,国家棉花主体是改革大包试点,只有个别轧花厂会将棉花送检,而且数据是有偏差的。2013年之前棉花是按等级分为1-7级,2013年之后是按颜色级,所以将2013年与2014年的棉花进行对比是没有根据的。若再往前追溯,过去新疆129级的棉花数量很多,现在白棉1级棉花很少。国家临时收储政策是收购1-4级棉花,所以加工企业会将高、低等级的棉花混入加工,只要达到4级可以交储就可以了,这确实是临时收储期间存在的问题。
影响棉花品质的因素很多,包括品种、种植模式、收购渠道,加工方式,另外天气也非常重要,所以仅拿一个年度的棉花质量来说是没有说服性的,品种的不同质量肯定不同。
现在我们面临的情况是棉花品种多、乱、杂,内地有些棉区1亩地至少2个品种,混合起来以后,棉花无论是马值还是强力都是比较差。从种植模式来看,新疆矮密早,高产棉花。尤其是临时收储政策的影响,棉农片面追求高衣分、高产量,但现在棉花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对的是
在计划经济时期,棉花收购是定点、划片收购,一个片区的棉花一致性、成熟度基本相符,收购的棉花也就基本是一个主体。现在新疆收购的棉花,除了兵团以外,地方上是大混合,南、北疆的棉花、机采、手摘的棉花混合,导致棉花不仅内在品质下降,而且“三丝”多。
说到采摘方式,就要提到机采棉。新疆兵团机采棉多,但为什么美国机采棉价格能达到152 0173 3840-15000元/吨,而兵团机采棉才12000元/吨呢?这与种植品质、模式和加工方式都有关系。正常棉花应该生长到一定时期,光照合适才吐絮,而新疆机采棉在打过落叶剂后就全部吐絮,机采过程中易将地膜混入,出现“三丝”多等问题。所以我们的机采棉先天质量就不好,后天再怎么加工质量都不行。况且有企业在加工中为了提高颜色级,会将前期花和霜后花混合,导致加工的棉花去送检什么颜色级都有,一批棉花长度、马值都不一样。这其实是棉农、收购加工企业为了追求自己利益*大化,造成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