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1年开始,为了保障棉农利益,国家实行了临时棉花收储政策,保证了棉花的价格与销路。
但是,这几年,随着国际市场棉价持续走低、国内纺织业低迷、市场需求不旺、国家收储数量和库存急剧增加等问题的出现,今年国家取消了临时收储政策,实行目标价政策。
棉农惜售,捂着棉花不卖;收购企业不买,观望棉花行情,今年的新棉花收购像是进入了一场收购僵局,而目前的收购僵局,则直接反映为棉花价格的“倒挂”。
收购企业观望,都不愿去收购
“今年棉花产量严重减少”,这是今年我国产棉区整体的情况;“今年棉价跌得*多”,这也是今年全国棉花
本报记者从多方渠道获悉,今年国家首次取消棉花收储政策,在新疆**执行目标价格改革试点政策,然而新政策在其他地区尚未执行,棉花的市场价格目前仅为3.5元一斤,是近几年来价格*低的。
政策不明朗,导致了很多棉花收购站、加工企业不敢贸然收棉,这是目前棉花收购市场的现状。
棉价低了,棉农认为目前市场的价格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价格,只有价格合适了才不能亏本,而加工企业则认为,下游的棉纺织企业要进入国际市场竞争,国内棉价必须与国际棉价基本接轨,否则自己加工了棉花,纺织企业也不会购买。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国强认为,在
据悉,低棉价对于棉纺织业的风险在于,相关企业的棉纱、棉布等产品价格是否具有“抗跌性”。受原料价格下降影响,下游纺织品价格也一定程度承压。
同时,棉价走势不明,如持续下探,也可能对棉纺织业市场销售造成一定冲击。棉价大幅下跌导致棉纺织业下游客户谨慎下单,平稳的棉价将有利于订单恢复。
今年,国家取消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实行目标价格政策,但新政策迟迟未出台,棉农出现卖棉难,加工、收购企业也不敢贸然收购,直接影响棉农下一年种棉积*性。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按照目前的市场走势,棉价很难回升,肯定会影响棉农来年的种植意愿。目前“卖棉难”持续,加工企业观望慎收、棉农观望惜售、纺织企业压缩库存,等到了年底,农民不得不大量卖棉时,很可能出现“棉市乱”。
纺织企业叫苦,低迷中转型艰难
纺织原料价格的波动,考验着企业成本风险控制能力,这已经是纺织行业的老问题,多年来未得到很好地解决。
今年棉价下跌,对于纺织企业来说本来应该是件好事,因为原材料降低了,就意味着采购成本的直接下降,利润就会增加,可是事实是这样的吗?
湖南一家小型服装加工厂负责人邓军(化名)在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说,“今年是纺织行业*困难的一年,由于市场不振、出口困难、成本上升、内外棉价差别拉大,使多数纺织服装企业感受到****的生存危机与发展压力。”
“你看看现在还有多少企业在正常开工,金融危机的时候都没有感觉到这样困难,现在只要开工就赔钱。”邓军说。
邓军告诉本报记者,“特别是民营的中小纺织服装生产企业,仅采购原棉就是一项*大的开支,又加上劳动力成本逐年刚性上升,再遇到用工荒,这对于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纺织行业来说真是举步维艰。”
邓军给记者算了算:国内外棉价倒挂严重,目前差价达到每吨2500元至3000元;增值税高征低扣,导致企业税负较重;用工成本连连上升。
“这些都是导致棉纺企业生存困难的主因。今年棉价低,可是原棉收购不上来,我们就没法采购,总不能让我去棉农家一家家挨着去收购吧。”
业内人士认为,今年的棉纺产业形势仍难有大的好转,目前已有部分企业开始倒闭破产,今年棉纺织行业整合、淘汰或是趋势。企业成本风险控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