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4月25日起下调县域农村商业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下调县域农村合作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分析人士认为,对县域农商行和合作银行降低准备金率,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农村金融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促进“三农”发展。同时专家也指出,该政策不具有全面宽松意味,属于央行货币政策的局部微调。
“定向降准”意在扶持“三农”
“这是央行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意在支持‘三农’事业的发展。”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政策提到的县域金融机构,其服务客户多为县域的小微和‘三农’企业,该政策的出台有助于金融机构更好支持‘三农’等薄弱环节。”
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加大涉农资金投放,对符合要求的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和合作银行适当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央行新闻发言人22日表示,此次对这些县域农村金融机构的准备金率进行结构性调整,有利于有针对性地增强其财务实力,提高其支持“三农”发展的能力,起到引导信贷资源更多流向“三农”和县域的正向激励作用,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支持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据介绍,与设立在城市的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相比,法人在县域的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涉农贷款比例较高,支农力度更大。人民银行一直运用差异化存款准备金政策加强金融对“三农”发展的支持,2003年以来对农村金融机构执行较低的准备金率,2010年出台了鼓励县域法人金融机构将新增存款一定比例用于当地贷款的政策,对设在县域且一定比例存款投放当地的农村法人金融机构,在执行较低准备金率的基础上,再降低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
此次调整后,县域农商行、农合行分别执行16%和14%的准备金率,其中一定比例存款投放当地考核达标的县域农商行、农合行分别执行15%和13%的准备金率。
货币政策并非全面宽松
分析人士同时认为,此次准备金率的下调属于央行货币政策的定向宽松,并非全面宽松,货币政策稳健的总基调并未发生改变。
“此举可视为‘定向降准’,不属于货币政策的全面放松。我国货币政策稳健基调依旧不变。”郭田勇认为。
专家指出,目前仍不具备全面降低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的条件。一方面,经济增速仍在合理区间内,就业水平依然保持平稳;另一方面,我国银行间利率水平仍保持低位,新增外汇占款仍未见明显减少,整体流动性充裕。
“我国3月新增外汇占款152 0173 3840亿元,较2月份1282亿元的新增外汇占款大增47.6%。外汇占款处于高位意味着短期内全面降准的概率在下降。”国信证券宏观分析师钟正生认为,当前货币政策全面宽松的基础并不存在。
央行新闻发言人也表示,此举并不意味稳健货币政策取向的改变,在稳健货币政策取向下,不会影响银行体系总体流动性。
粗略估算,此次对相关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能够释放流动性超过1000亿元,释放出的资金规模总量并不多。
货币政策定向微调特点显现
有专家指出,此次定向降准意味着央行货币政策“定向微调”的开始,未来将更加关注结构调整,定向力度也将有所加大。
“此次准备金率结构性调整不会影响银行体系总体流动性,可见央行是在秉持结构优化的原则。”钟正生指出。
“既保持货币政策的总体稳健,同时实施定向、定量和定期的适度宽松。”在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副研究员张茉楠看来,央行的货币政策定向微调的特点日渐明显。
“未来的定向政策还可能实施定向‘点贷’支持实体经济。创新金融工具和手段,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实施定向宽松和结构性信贷政策,并切实降低节节攀升的实体融资成本。”张茉楠预测。
央行新闻发言人也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适度流动性,实现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创新运用好货币政策工具,改善和优化融资结构和信贷结构,促进经济结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