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广福大街与康庄路交叉路口附近的一家棉被加工作坊,记者还没有进屋,就听到机器的轰鸣声。走进作坊,记者看到,30平方米的店铺内显眼处就摆放着一台大型的棉花机,墙角堆放着一袋袋棉花,以及做好的棉被,而屋里却到处沾着细细的棉絮。
这家作坊的的主人是成月山和妻子胡慧英。他们夫妻二人已经经营棉被作坊20年了。
记者当日采访时,48岁的成月山正在一个案台上铺着棉花,而胡慧英则在旁边手持一根约有一米长的竹竿帮忙压着,两人都戴着厚厚的口罩,衣服上、帽子上甚至眉毛上都沾满了棉絮。记者看到,只用了短短10分钟,原本色彩黯淡、缺少弹性的老棉被,经成月山夫妇重新弹制后,又恢复了洁白柔软。室外是零下几摄氏度,但成月山额头上已经沁出了汗珠。“冬季是一年中生意*好的时候,**至少能做二十床。”成月山说。
成月山的作坊不大,但名声不小。市区的一些医院、宾馆、养老院、学校都来他们店里订做,甚至许多农村人也会来他的店里做被子。一位60多岁的老人拿着刚做好的被子说:“冬天里还是这种被子盖着暖和。”
成月山说,他们弹制一床棉被的费用是根据重量来计算,利润不大,再加上各式各样的真空棉、羽绒被等新型被褥的冲击,对他们的生意并不好做。
据了解,目前菏泽市区像成月山这样的棉被加工作坊不到20家,并且还在继续减少。“虽然客户在减少,但是我还会坚守干下去,一是这么多年的手艺不舍得丢,二是咱也算给人家冬天里送温暖了。” 成月山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