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个交易日ICE
一、美棉资源情况。
截止12月9日美国当年产棉花已经签约销售出298.5万吨,按USDA预测的397.7万吨产量计算,新棉剩余量仅为99.2万吨,而美国2010/11年度消费量将达到77.3万吨,即美国可用于出口的新棉仅剩余21.9万吨,如果完成USDA预测的342.9万吨出口量,那么到 2011年7月底美国期末库存将下降至41.4万吨的历史低位,按USDA预测的年度342.9万吨出口量与298.5万吨以签约量对比,目前美棉仅剩余 44.4万吨棉花可用于出口,资源紧张情况不言而喻。
虽然截止12月14日,CCC贷款库中拥有92.21万吨棉花,但现货市场销售较好,美国绝大部分棉花已经签约预售。截止12月22 日,
从数据来看,美国可供贸易资源严重不足,ICE期棉库存偏低导致以基金为主的投资者持续买入棉花,这成为12月ICE期棉持续上涨并突破美国南北战争以来新高的主要原因。
二、期货市场逼仓情况。
从CFTC的期货期权持仓报告计算,截止12月14日,基金仅持有4893手空单(11.1万吨),多单则达到48245手(109万吨),空头主要为贸易保值卖盘与套利交易,市场几乎没有投机空单,可见整体基金多头思路不改。从CFTC公布的持仓报告来看,基金持有棉花期货多单、看涨期权与期货空单的套利头寸,而商业保值买盘主要以持有期货多单为主,商业卖盘则为棉花期货空单与看跌期权为主。因此我们大致可以确认:基金在期货市场买入棉花期货同时在期权市场买入看涨期权或者作为看跌期权的卖方;消费商则严格遵守在期货市场买入保值的思路;而贸易商则持有期货空单、看跌期权或者看涨期权的卖方,市场基本形成基金多头与贸易保值空头对峙格局。因期权连续两日的综合价格被打爆,12月21日交易盘中棉花的期权交易暂停。从这一点也反应出了期棉的上涨猛劲。
截止12月22日ICE期棉收盘价与相邻两合约价差如下表:
从上表来看,目前市场已经形成逼仓格局,相邻两合约的高贴水抑制了贸易商的展期交易,市场也无法在近期合约上对2011/12年度的棉花保值。因此目前市场空头处于被动局面,基金虽有可能减持手上的多单,但反手做空的概率几乎很小,未来ICE期棉市场可能出现持续性得到逼仓行情,美棉价格将高位运行,减少了大幅下跌的概率。
三、“高价”现货,买家何以承受?
从目前市场来看,随着ICE期棉价格大幅上涨,中国进口美棉成本大幅高于国产棉价格,这导致近期美棉贸易基本停滞。虽然美棉签约出口本年度棉花达到298.5万吨,但部分棉花属于定量未定价的合同(On-call方式),国际棉商为避免损失,只能按ICE期棉价格报价销售库存,等待国内纺织企业定价,这也是ICE期棉持仓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而如果ICE期棉持续逼仓上行,*终可能导致出现美棉订单大量取消的局面,或者中国纺织企业被迫高价接货的情况出现。
目前进口美棉成本大幅高于国产棉价格,国际棉商依靠其贸易规则必须跟随ICE期棉调整销售报价才能避免损失,在进口成本大幅高于国产棉成本的情况下,国内贸易商可将远期船期在反卖给国际棉商,这样获取的利润可能高于在国内销售进口棉的利润,再在国内市场采购相对低廉的棉花,而国际棉商则避免了逼仓的行情。
笔者认为,美棉大幅上涨可能导致纺织企业暂停点价进口美棉,且不排除部分订单取消的可能。而大量的纺织企业买盘由进口市场转向国产棉市场,这将对国产棉价构成支撑,同时到年度中后期,国产棉消耗几轮后,如果国际棉价仍“高高挂起”,中国可能被迫采购国际市场的高价棉花。当前市场可能形成持续性逼仓的格局,虽然表面美国目前的逼仓与中国无关,但*终必将传导至国内市场,棉市焦点依然在中国的缺口上,中国*终可能为美国的高棉价买单。因此建议纺织企业在合适的时机通过现货与期货市场补充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