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月份以来,
棉价坐上“过山车”
2010年度棉价大起大落,屡创历史新高,涨得让人心跳,跌得让人心慌。
棉价大起大落的主要原因:一是2010年度全国棉花减产,缺口较大,在一些游资炒作下,棉花价格屡创历史新高,棉价整体偏高,价格回落是理性回归。二是纺织、服装等下游产业对高棉价难以消化、吸收,致使目前棉纱销售十分困难,倒逼纱价、棉价下跌。
难适应大起大落,纺企很受伤
德州市是全国重要的产棉区之一,既是产棉大市,也是用棉大市。全市拥有规模以上纺织企业415家,其中棉纺企业247家,生产规模500万锭,产能为山东省的1/7、全国的1/20。3月初以来,棉价快速下跌,棉纱价格更是持续大幅下滑,32支纯棉纱已从3月初的4万元/吨降到7月初的3万元/吨以下,4个月内每吨下跌1万元,纺企普遍出现亏损。棉价“过山车”式大起大落,棉农、棉商、纺企受伤不轻。棉农惜售、观望,交售进度明显减慢;棉花收购加工企业不敢敞开收购,收收停停,目前库存量大的亏损严重;纺企库存增加,销售困难,难以维持正常经营。纱价上涨时,纺企订单少,纱价下跌,下游观望情绪浓厚,采购不积*,棉纱严重滞销,库存量大增。截至6月底全市中小型纺企中70%的停产、限产,一些大型纺企开工率也普遍不足。眼下纺企的处境比2008年金融危机时还艰难。2008年金融危机时,汇率和棉价都很稳定,成本可以预期,价格可控。去年以来,人工成本上升、棉价暴涨暴跌,纺企无法接长单、大单,只能接一些短单、小单,不能正常安排生产。
在这种困难境遇下,纺织企业的出路在哪里?业内人士认为,纺织企业应采取减少库存、提高产品质量、使用新型纤维等措施来应对棉价的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