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纺业转型升级的“奥美路径”

百检网 2021-12-16
   棉纺行业正遭遇20年来*困难的局面
 
  前三季度,全省棉纺行业利润同比下降14%以上。2008年以来,全省棉花种植面积减少270万亩,棉田缩水1/3。而同期,枝江奥美医疗用品有限公司实现出口1.71亿美元,增长8.6%。棉纺业转型升级的路径何在?近日记者走进奥美公司进行了探访。
 
  棉纺行业哀鸿遍野,而奥美何以逆势奋进?
 
  “我们从深圳做外贸起家,产品在国内采购,销往国际市场。”崔金海介绍,152 0173 3840年,深圳奥美进军实业,收购枝江市内衣厂,转产出口用全棉医用纺织品。
 
  外需大市场,舞动产业链条。奥美扎根枝江,先后投资建立脱漂、纺纱、织布、医用敷料、终端产品消毒生产线,打造完整产业链,附加值不断提升。如今,枝江奥美成为国内医用纺织品出口龙头企业,年出口额超过2.8亿美元。
 
  点评:外需是纺织行业起飞的“发动机”,但低附加值的“大路货”已难找出路。以外需市场为牵引,完善产业链条,医疗纺织行业利用终端产品附加值高的优势,有效消化产业链前端成本压力。
 
  技术革新,工业机器人**现代制造
 
  见过纺纱工在车间里骑自行车吗?
 
  奥美纺织车间里,3名纺纱工就骑着自行车,巡视34台德国进口气流纺纱机。“一个人管12台机器,一趟就是1公里,骑自行车才有效率。”纺纱工说。
 
  12台气流纺,约合5万锭环锭纺,一个人管得好?
 
  秘诀是工业机器人。只见每台纺纱机上,两台机器人来回巡逻,遇到断线的纺轮就停下来接线,5秒钟,线头接好。纺轮纱线缠满后,机器人自动将其推落,通过传送带送到指定位置。
 
  由于设备升级,奥美纺纱生产线用电量减少了13.5%,万锭用工量远远低于65人的行业平均水平。“纺织厂月产1400吨纱,相当于20万锭,加上管理人员总共120多人。”崔金海说,同等产能的传统纺纱生产线,至少是千人大厂。
 
  不止纺纱,奥美生产线还全面改造升级。脱漂生产线为全自动电脑控制,节能又节水;手工折叠纱布片,升级为自动化的折叠生产线;新建ETO灭菌车间,无菌产品更有竞争力。近年来,奥美投入技术改造资金10亿多元,劳动力成本下降75%以上,产品档次和附加值则不断攀升。
 
  点评:“千人纱,万人布”,棉纺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应对成本上涨压力,棉纺业必须加强技术革新和推广,在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上,实现有效突破。
 
  收益共享,产业集群从扎堆迈向集聚
 
  “依托奥美,发展帝元;多织布,织好布。”宜昌帝元医用材料公司的新厂房上,标语格外显眼。
 
  “纱由奥美供应,布由奥美回收,我们是奥美的来料加工厂。”帝元公司总经理王玉平说,“更重要的是,更新设备的5000万元,全是奥美借给我们的。”
 
  这5000万元,是奥美“硬借”给帝元的。
 
  奥美一个月用布约3000吨,但在枝江,包括帝元共3家供应商,只有500吨产能。“他们用的还是‘一五’期间定型的1511有梭织机。”崔金海说,为了采购原料布,跑新洲,走襄阳,下南通,*远跑到了青岛。
 
  为了让这3家供应商更新设备,崔金海带着他们参加上海纺博会,参观江苏、山东的先进企业。震撼之余,3位老板摆出了现实难题:投入大,风险高,没钱搞。
 
  于是,奥美借款1.5亿元,为三家供应商“鸟枪换炮”。“以前只能织1.27米宽的布,现在换成了喷气织机,可织2.15米宽的布,转速从180转提到了600转。”王玉平高兴地说,不仅织布质量明显提升,而且产量提高了4倍,工人却减少了13%。
 
  奥美还牵头成立了织造管理委员会,3家供应商参与其中,共同决策生产、定价、质量等事项,协调生产经营。
 
  “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抱团经营,集聚发展。”一个国内**的医疗纺织产业集群,正在枝江崛起。
 
  点评:产业集群不是简单的企业扎堆。以奥美为核心,枝江医疗纺织产业集群探索企业合作共赢模式,形成了较为稳定的企业联合体,*大限度发挥集约效应,抱团应对产业寒冬。

    更多内容请关注中国百检网(www.baijiantest.com)

百检能给您带来哪些改变?

1、检测行业全覆盖,满足不同的检测;

2、实验室全覆盖,就近分配本地化检测;

3、工程师一对一服务,让检测更精准;

4、免费初检,初检不收取检测费用;

5、自助下单 快递免费上门取样;

6、周期短,费用低,服务周到;

7、拥有CMA、CNAS、CAL等权威资质;

8、检测报告权威有效、中国通用;

客户案例展示

  • 上海朗波王服饰有限公司
  • 浙江圣达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天津市长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上海纽特丝纺织品有限公司
  • 无锡露米娅纺织有限公司
  • 东方电气风电(凉山)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