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纺织网www.baijiantest.com.cn讯: 近两年,在内外棉价差高企,用工、税费等生产成本高涨的“逼迫”下,我国的棉纺织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特别是今年以来,棉纺织企业对产业转移的关注度大大高于往年。
中国棉纺织行业春季调研总结指出,因现行的棉花政策及巨大的国储库存需要逐年消化,以及不断上升的各项成本、税赋及资金压力,多数有实力的大企业都在走出去或者筹划走出去,去东南亚、非洲、澳洲、美国等地投资建厂。
规模大、实力强的企业可以走出**,去原料价格低廉、劳动力成本低、税费低、政策支持力度大的国家建厂,寻找更好的发展,而国内那些规模小的棉纺织企业,并没有雄厚的资金可以支持去海外建厂,那么这些企业面对国内的诸多不利因素怎么办?除了期盼国内政策环境的支持,还可以在哪些方面做出改善?
大企业海外发展优势明显留下来的企业盼政策利好
目前,我国纺织行业用工成本比东南亚国家高出1~3倍,用棉成本高30%以上,为了摆脱困境,多数棉纺织企业开始把目光投向海外。
越南、印度、巴基斯坦、土耳其等过都成本国内棉纺织企业海外战略的目标。天虹纺织是我国较早开始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棉纺企业,在越南投资建厂,公司棉花业务部总经理陈夏驰介绍,2014公司将继续加大走出去的力度,并在2015年开始进入土耳其。他说,公司投资土耳其的主要原因既不是原料,也不是用工,而是打开贸易壁垒——原本中国出口到土耳其的纺织品关税只有8%,2011年土耳其将中国等发展中国家部分出口到该国的关税税率提高到28%,而只要到当地设厂直接销售产品,就能规避高关税等贸易壁垒所带来的损失。
除东南亚、非洲、澳洲等地外,美国这样的发达经济体也同样吸引着国内棉纺织企业。浙江航民科尔纺织有限公司就因在美国建纺纱厂而受业界的普遍关注,该公司某负责人表示,企业之所以选择美国,**是因为美国具有很稳定的政策资产经济。公司整个项目投资2.1亿美金,折合人民币超过12亿元,所以投资安全性是公司*先考虑的。同时,美国进口环境很好,可长期贷款为企业解决资金问题。他说到,美国是世界第三大棉花产业国,棉花资源丰富优质,公司项目选址在南卡罗来纳州,该地区拥有一大批纺织技术工人,具有美国*大的纺企,产业链完整,且交通便利。科尔公司负责人表示,在美国建厂除了棉花价格低外,电价、融资成本、土地成本等都低于国内,特别是土地成本,公司在美国一共买了880亩地,每亩成本不到1万美金,且地段较好。
而对于一些规模不大的中小企业来说,并没有如此大的资金实力把产业转移到国外,虽然国内有着诸多不利发展因素,但也只能留下来苦苦支撑。目前,多数企业把希望寄托在国家政策的利好,企业期待着新疆棉花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实施后,棉花价格能够实现市场化,与国际棉价接轨,以降低用棉成本。另外,随着“高征低扣”改革开始在安徽试点,企业也期盼着能尽快有所推进。此外,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也是企业希望能有所改善的重要方面。
业内人士指出,企业一方面期待政策的利好,一方面也要充分发挥内在优势,尽快实现转型升级,提高产品竞争力。
国外生产国内销售国内企业忍受多方“挤压”
走出的企业,看中的是海外的低价棉花资源、低成本劳动力、税费优惠政策以及进出口优惠政策等,相比国内的企业来说生产成本大大降低,产品的价格也就更具竞争力。对此,国内一些棉纺织企业表示担心,走出去的企业产品市场是在哪里?是否还会运回国内?
常州一家棉纺织企业负责人表示,当前,“走出去”是一项国家鼓励的政策,但是希望国内的企业走出去以后不要再回来,如果仅仅是工厂走出去了,而产品又回到国内销售,那么就等于打压了国内企业,国内棉纺织企业的生存将会更加困难。
科尔公司负责人表示,公司美国项目投产后,产品暂时还是主要面向国内客户。该负责人说到,公司成立多年,在国内有许多老客户,不可能在美国建厂后,国内的市场就放弃了,但是长远目标,在稳定国内市场的前提大,开拓更多的国外市场。
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副会长高勇认为,我国棉纺织行业的“走出去”,是政策“逼”出来的。他表示,棉纺行业的走出去与后到的服装行业走出去的动力是不一样的,棉纺走出去主要是为应对国内外棉花的高价差,但企业的棉纱产品*终都是要回到中国来,而服装、针织行业走出去,是为寻求低价劳动力,市场是在欧美地区。他说到,如果国内外棉价基本统一的话,棉纺企业的走出去动力不会这么大,但是从长远来看,“走出去”是符合经济规律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高成本的制造业必定向低成本地区流动。
高勇认为,我国的棉纺行业还会继续受两方面的挤压,一方面是政策效应的挤压。我国棉花政策的不利影响还会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影响着企业;另一方面来自是周边国家的挤压。周边国家的生产优势会越来越突出,开始有更多的产品渴望加大出口。印度就曾要求我国降低棉布进口税率,以扩大印度织布在我国的市场。
“走”并不是万全之策专业化之路或成发展方向
棉纺织企业走出去成效确实明显,但是对于企业来说,更多的是挑战。在国外比在国内建厂有更多问题需要面对。科尔公司负责人表示,美国劳动力成本、厂房建筑成本都比国内高出很多,国内建厂需要约152 0173 3840元/平方米,而在美国则需要近4000远/平方米。美国产品必须通过安全认证,没有认证,无法进口。美国签证严格,公司想派技术安装和管理人员过去,必须要证明公司派过去的人的工作是美国当地工人不能完成的,所以申请工作签证很难,目前公司申请成功的只有15个人左右。另外,语言问题也是很大的障碍,美国只有0.9%的人会讲中文,且聚集在加州等经济发达区,找到同时懂得中美文化、懂得管理的人,是非常难的。
高勇也表示,我国棉纺织行业到海外投资建厂的时机很重要,目前我国的各项政策都在像利好方向发展,也许过两年,国内外棉价接轨,海外的原料优势减弱,投资红利相比国内就没那么明显了,那到时候企业怎么办?这是走出去的企业需要慎重考虑的。此外,高勇还提到,国内的棉纺织企业发展除了靠国家政策外,还需要靠企业内部的调整,有很多规模不大的企业,因为产品结构做的好,利润也不错。
在大多棉纺织企业还在坚持做纯棉产品时,张家港保税区金海澜纺织有限公司早已把产品改向色纺纱,经营产品主要以全棉色纺纱为主,混纺色纺纱为辅,包括聚酯纤维、粘胶、锦纶、腈纶、羊毛、莫代尔纤维、竹炭纤维、牛奶纤维等,为国内一线保暖内衣品牌如南*人、北*绒、纤丝鸟、恒源祥等提供针织用纱,赢利空间大增。
另外,江浙地区聚集的众多中小棉纺织企业的发展模式或许也能给企业提供思路。有专业人士表示,该地区的很多小棉纺织厂只专注于纺纱的某一道工序,如浙江地区的某一家企业只做浆纱,且浆纱的工艺精湛,在当前棉纺织行业的不利环境下,企业生存的很好,企业普通浆纱工的工资可达到七、八千元,高的可过万。同样也有企业专门做染纱工序的企业,整个工厂里只有染纱这一道工序。这些中小企业摒弃了全产业链的思路,走出了符合自己小企业“身份”的发展模式,企业的日子自然过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