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近15年来中国棉纱行业发展历程来看,棉纱行业变化其实非常明显,行业规模已经逐步萎缩。“棉花消费回升并非终端市场的回暖,而是因为进口商被替代,造成了整体消费回升。”上海国际棉花交易中心总监汪前进在会上坦言,目前影响棉花消费的关键因素也不在原料端,而在终端市场。从数据也能看出,国内棉花的国内消费和出口均是一路下滑。
“中国纤维加工总量从2000年的152 0173 3840万吨持续攀升至2015年的5300万吨水平,总量扩张的背后是内部结构的急剧变化。”汪前进介绍,中国棉纱行业加工总量在中国纤维加总量中的占比在2009到2010年出现显著拐点,从60%水平一路下滑至当前的35左右,棉纱在整个纺织行业中占有地位不断弱化。
目前的棉纺行业则呈现出三大分化,汪前进表示。**,这个时代对棉纺行业而言既可以说是*差的时代,也可以说是*好的时代。一方面,现在整个行业外部环境竞争压力不断恶化,成本上升的同时全国范围内的红利却在萎缩。但另外一角度来说,现今棉纱行业的外部环境和政策环境是*好的。“抛储市场化,进口配额,包括出口退税等等环境都是比较利好的。”
其次,这种背景下不同企业的生存状态也出现很大分化。弱势企业和优势企业对原料的消费需求和盈利情况呈现完全不同的发展方向。虽然2015年开始以后纺织企业平均数据显示是盈利的,去年情况已经好于前年,但是不同的企业各有差异。棉花消费面临进口商和化纤的两大冲击。国内化纤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很强的竞争力,棉花和化纤价差不断拉大,棉花竞争力不断减弱。这种情况下,棉纱企业的未来不仅要转型,也考虑转移和转化。“互联网时代,要对新的供应链金融,与互联网对接,提高我们企业盈利模式,思维、运营模式棉花采购模式都要有所转换”。
此外,在地域产能上,新疆和内地也出现了分化情况。“从新疆十年发展规划所定义产能增长情况来看,今年2016年,落地产能已经超过了1300万锭,而2030年该数值将会达到2000万锭。”汪前进表示,但是目前有意向在新疆投资建厂企业仍前赴后继,2020年之前就很可能要超过这个数量。然而,要注意到的是,于企业而言,新疆地区的企业进展虽然比较快,但其背后更多是来自于政策的支持,要提前考虑竞争力的持续性。
对于多少才是合理的棉花价格,汪前进认为,从棉纺角度出发,**要考虑内外价差因素。“棉花内外价差保持在合理的位置,纺织企业的竞争力才能保持。所以价差应该是判断棉价一个因素,而不是仅仅看**价格。”他解释,
目前棉花价格在历史数据中并不突出,并不高,也不低。但今年以来内外价差在不断的缩减,现在基本处于500到1000千之间,在近15年来的较低的水平。从内外纱价差来看,在去年底之前,在去年底到现在为止,价差发生变化,很多情况下国产纱的价格甚至比外纱要便宜。“这意味着,进口纱在前几年每一年20%,30%的增长量,转化成了棉花直接消费量,现在不是终端消费回升,变化的只是结构。”汪前进解释,部分进口纱被挡在外面,转化成我们自己棉花消费的增量。
更多内容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