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日,新供给2016年**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会在北京举办,与会专家认为,当前中国经济的增速接近触底,经济增长*可能的形态是“L”型,并在“L”型的底部会出现小波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表示,目前来看,现在应该是中国经济*接近底部的时间。触底后的中国经济尽管不会出现大幅反弹,但经济增速不会更低,将来*可能的走势是大“L”型,“L”型的底部会有小“W”型,就是小的波动。如果这个大“L”型的走势能维持5~10年,对于中国完成中长期发展目标是有利的。
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姚余栋也表示,预计2016年**季度到2018年**季度是经济新常态的繁荣期。所谓的新常态繁荣就是一个大的“L”型加上温和的反弹。
判断经济触底要从需求侧和供给侧两端观察。刘世锦说,从需求侧看,过去30多年中国经济主要依靠高投资,尤其是基础设施、房地产和出口领域的高投资,如果这三只“靴子”落地,就说明高投资触底,也就是需求侧经济的触底。目前来看,基础设施投资的*高点是在2000年,*近几年是政府稳增长的工具;出口投资增速去年变成负增长,这是偏低的,还要继续观察能否有所回升;房地产投资增速在2014年已经见顶,去年8月以来单月同比已是负增长。
因此,房地产投资增速负增长何时能基本稳定,甚至出现正增长,房地产投资何时就能触底。三只靴子基本就能落地,从需求侧看,整个中国经济基本就能触底。”刘世锦说。
在供给侧方面,目前*大的问题就是产能过剩。刘世锦称,由产能过剩引发的两个主要问题就是通缩和工业企业盈利水平下降(甚至为负)。因此供给侧触底的标志,就是大宗商品价格见底和企业效益触底。
“从去年四季度以来,一些制造业中*好的企业都开始亏损,这说明价格很可能已跌至*底部,不能再低了,因为这个行业还要生存。所以,大宗商品价格的*低点很可能已经过去了。企业效益的底部就是工业企业利润由负转正,并保持适度增长。”刘世锦说。他认为,中国经济增速经历了6年的回落后,已经非常接近底部,估计在2016下半年或者2017年上半年会触底。
值得注意的是,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触底成功的必要条件就是去产能,这也是推动供给侧改革的首要任务。姚余栋称,供给侧改革是维持新常态繁荣持久、稳定的根本之道,中国一定要吸取日本的经验教训,上世纪80年代日本忽略了供给侧改革,至上世纪90年代后经济就陷入长期衰退。刘世锦也表示,供给侧改革能真正解决中国经济的深层次问题,其中,去产能是改革的首要任务,尽管当前推动难度大,但必须在一两年内有实质性见效。
民生证券研究院院长管清友甚至认为,中国现在*有条件也*有空间进行供给侧改革,如果供给侧改革进行得比较顺利,能够迅速释放全要素生产率,那么中国经济可能不是“L”型,未来有可能出现大翻转。但从目前的情况看,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心和力度都需要更大些,思想还要更解放一些。
更多内容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