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中旬以来,入疆考察、协商包厂、租赁加工生产线或与疆内轧花厂合作收购的内地涉棉企业越来越多,河南、山东、江苏、湖北、河北等地收购、加工人员也陆续入疆,设备更新和检修、货款资质材料准备、申报等等工作也有条不紊的推进。但截至7月上旬,仍有一些南疆的手采棉轧花厂、加工线未承包出去,内地企业虽然反复、多次商讨,仍难以确定。而一些疆内大型棉花加工集团、大型贸易商也加快了进度,特别是少数民营涉棉企业热闹起来。
剔除籽棉价格因素,那么2017/18年度制约内地涉棉企业大举入疆包厂、合作收购加工的因素有哪些呢?笔者归纳如下:
一、轧花企业所在乡镇县区域内的棉花资源状况。对于新疆轧花企业而言,一直将皮棉2000吨的加工量看成企业盈亏的节点,低于2000吨需要分摊的人员工资、管理费用、财务和运输成本太高。因此,赴疆企业普遍将2500吨甚至3000吨皮棉收购量作为能否在当地包厂的关键,一些贸易商甚至将4500-5000吨的加工量作为包厂的标准(一条加工线),阿克苏、库尔勒、喀什三大棉区轧花厂的保底收购量也上调至2000吨左右。据统计,新疆共有899家棉花加工企业、1200条生产线取得棉花加工资格认定,加工能力超过600万,这里还不包括东疆、南疆部分厂家“小包棉”加工线及未取得加工资格认定的400型企业,棉花加工能力已严重过剩,不利于包厂企业经营。
二、包厂、租赁加工线价格不同程度上涨。据了解,由于2016/17年度北疆机采棉不仅品质高(纤维长度长、断裂比强度高、马值A/B),而且销售进度快、售价仅低于手采棉200-300元/吨,农民、机采棉轧花厂的收益情况明显高于往年,因此2017年疆内不仅承包费普涨10-12%。
三、支持货款审核越来越严。南疆阿克苏、喀什等地的棉花加工企业反馈,近日已纷纷接到通知,2017/18年度贷款自有收购资金和风险保证金的比例提高,而且很多收购量偏低、还贷期长的疆内棉企已调整剔除重点支持客户,能否申请到支持贷款尚无结论。对于疆内棉企而言,贷款对籽棉收购起到决定性作用,完全靠自有资金收购的企业寥寥可数。
四、轧花厂设备、轧工质量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近两年疆内外人工成本大幅上涨及纺织企业纺中高支纱对新疆棉“三丝”、棉花品质一致性、轧花质量的标准全面提高,自动喂花机、悬浮式或缠绕式“三丝”清理机、新型皮清机、烘干设备等都成为包厂企业需要考虑、考察的重点。
一些连续数年没有进行技改,皮棉公检指标一般或较差,所处地棉花资源又不充分的轧花厂“姥姥不疼舅舅不爱”,顺利承包出去的难度不小。
更多内容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