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福布斯》杂志网站2月16日文章,原题:纺织业战争:“意大利造”将取代“中国造”? 中国纺织业在世界拥有*高的知名度,拥有全世界约60%的化学合成纤维产量。棉花产量则占到全球总产量的20%,居世界第二。近年来,随着日益上涨的国内成本和其他国家持续加强在供应和技术等环节的优势,中国纺织业在世界的主导地位正呈现出下行态势。
近日,一家欧洲服装制造商在选择毛织品供应商时,没有像过去那样选择中国厂商,而选择了意大利的厂商,这被不少行业专家视为时代改变的迹象之一。尽管这只是全球巨大市场里的一个案例,但这也显示中国的纺织业在国际新的经济形势下,或将面临更多挑战。
在纺织业投资意向中,中国早已不是新投资的首要目的地。中国纺织业在之前就曾大规模的外迁至东南亚以寻求更低的劳动成本。然而,*近在意大利发生的故事不同于以往。路透社近来的报道中就暗示质量的差别是因素之一。当成本差别很大时,质量或许不太重要,但当整体成本不相上下时,质量将成为采购决策的决定性因素。意大利制造商更靠近(欧洲服装)市场,除了能省出运费外,能更快地出现在市场对于迅速变化的高端时尚界至关重要。
有行业内部人士指出,如果中国制造商的纺织品仍无法在质量上获得好口碑,那么随着国内劳动成本的继续高涨(如今每年增幅近12%),他们将很可能提供不出任何(具有竞争力的)产品。目前,这种现象仅限于纺织业,因此我们不应轻易将此引申到更广阔领域。在宏观层面上,多年来中国一直渴望提升自己在价值链中的位置,以期在全球供应链的更高技能层次上分得更多羹。为此,中国曾开心地将“低价值”纺织业迁往东南亚以寻求更低的成本。但如今,随着中国本身的成本仍在进一步上升,他们发现自己难以在跟意大利等更优质的老牌生产中心的竞争中取胜。
作为*早进行工业化的产业之一,纺织业仍在起到类似工业领头羊的作用。如果中国不能利用其在全球纺织业中的强大影响力、庞大的国内服装市场——乃至对高端时装的与日俱增需求——从而在该产业的价值链上奋勇攀登,那么,这将使中国攀爬(所有)价值链的能力产生更广泛的担心。(作者道格拉斯·布洛克,王会聪译)
更多内容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