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掌握全市棉花种植情况,6月11日至17日市棉花协会组织专班对全市棉花种植情况进行专项调查摸底。现将调查结果及分析情况报告如下:
一、棉花种植情况
本次抽样调查:10个镇10个村127个植棉户,共计植棉面积248亩,比2013年355.4亩减少107.4亩,减幅30.2 %;另定点调查:三伏潭镇35个村294个组4614户,今年棉花种植面积12851.7亩,比2013年的152 0173 3840.5亩减少5645.8亩,减幅30.5%。根据镇、办调查结果和有关数据统计:我市今年棉花实际种植面积为22.74万亩,比2013年30.44万亩减少7.7万亩,减幅25.3%。
通过调查走访,今年只有一些习惯于种植棉花以及自家土地难以灌溉的农户依然保留着种植棉花的习惯,其余的棉农一般选择在房前屋后、沟边河沿和其它小地块种植棉花,大地块用于机械化种植粮食作物。
二、棉花播种面积下降的原因
1、棉花临时收储政策的取消。从2011年开始,国家为保护棉农利益,实行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切实起到了保护棉农利益和稳定棉花生产的作用,但由于购销价格倒挂,纺织品销售受阻,削弱了纺织行业的竞争力。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了一系列提高粮食生产的扶持政策,明确发出了棉花生产调整信息,棉花不再执行临时收储政策,只在新疆棉区开展目标价格补贴试点。由于临时收储政策取消,价格随行就市,棉农担心棉花在库存高企的压力下,棉价出现“断崖式”下跌,播种期间,传言满天飞,有的农民担心籽棉收购价会跌破6元/公斤,因而减少种植面积。
2、种棉比较效益低。“种植水稻国家除了每亩有15元的良种补贴外,还有70多元的综合补贴,而种植棉花只有每亩15元的良种补贴。”张沟镇新生村支部书记向银忠给我们算了一笔账,种植棉花承包土地600元/亩到800元/亩不等,种子、化肥、农药、水费以及地膜等支出500元/亩,农忙时节的人工费每天就一百多元,而一亩棉花地不遇灾害的年份籽棉产量大约为250公斤左右,遇到有灾害的年份亩产籽棉不到200公斤,籽棉的收购价格好品级的8.20元/公斤,稍差的品级7.60元/公斤左右,总体下来,不算农民自己的人力投入,每亩地的收入寥寥无几,有的甚至是赔钱。向银忠说:“国家今年取消临时收储政策,农民种棉花又得不到任何补贴,还有哪个愿意种棉花呢?”棉农们普遍反映,这几年棉价太不稳定,而今年又没有国家*低收购价的保护,种起来风险太大,大部分棉田都被改种玉米、黄豆等其他作物。
3、2013年棉花遭灾减产减收。由于去年我市遭遇历史罕见的自然灾害,7-8月连续高温干旱,棉农加大抗旱力度,增加了投入成本;9月上旬又持续低温阴雨,致使棉花减产,自然品质明显下降,棉花收购价格持续低迷,棉农收入明显减少。统计数据表明:2013年全市棉花亩平单产80.1公斤左右,比2012年实际单产93公斤,减产12.9公斤,减幅13.9%。全市总产2.44万吨,比2012年棉花总产3.2万吨,减少0.76万吨,减幅达到23.8%。棉花自然品质对比往年降低了一个级。
在杨林尾镇新建村调查时,12组棉农郑双桥告诉我们:去年他家种了30亩棉花,由于长期高温干旱,往年亩产籽棉250公斤以上,去年不到200公斤,还有6亩多田由于地势较高,无水抗旱几乎绝收。加上去年棉花收购实行新的标准,早中期籽棉收购价不到7.6元/公斤,晚期籽棉根本无人收购,*低价卖到4.5元/公斤。今年他留了8亩地继续种棉花,其余的全部改种玉米了,他说种玉米比种棉花赚钱少,但省时、省工。
、棉农科技植棉知识与技术匮乏。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加快及城市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农村劳动力存在着严重的不足。此次调查走访了解到,青壮年群体一般选择外出打工,留在农村的是老人及妇女居多,这就使当地种植棉花的劳动力大打折扣。而棉花是一种非常费时费力的作物,特别是在防治病虫害和采摘的过程中,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另外,棉花种植在农业种植中对专业技术与科学管理有较高的要求,棉花产量与天气、病虫害水平等关联密切,这些因素的多变造成了棉花种植的不可预测性。留守的劳动力种植棉花既无经验又无技术,往往遇到病虫害不能正确的对症下药,有时没有治住虫害,反而伤了棉花的正常生长,造成人为的减产,这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棉农的经济收益。
三、提高植棉效益的建议和措施
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一是适当提高植棉财政补贴标准,增加棉花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二是直补政策要惠及内地棉农。国家实行目标价格政策只在新疆试点,调查中,内地棉农都希望得到种植补贴,同时由于目前棉花生产以农户分散种植为主,从籽棉到加工成皮棉中间一般要经过棉贩和棉花加工厂两个环节,棉农从中获得的收益大打折扣。建议种植补贴要结合面积和交售量合理确定,切实维护棉农的利益,保护植棉积*性。三是加大政策倾斜力度。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加大对棉花优势产区的政策倾斜,以财政补贴、协调贷款等方式对植棉大户进行资金扶持。
2、发展棉花产业化经营,推进棉花的规模种植。一是大力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与农户签订收购合同,发展订单农业,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连接起来,逐步形成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规模化生产。二是积*引导建立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立发展农民棉花种植专业合作社,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统一购买种子、农药、肥料,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有效改善信息资源占有状况,增强其市场应变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三是鼓励棉花产业化多种经营模式的发展。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因地制宜,优化产业模式,促进纺织企业和棉花加工业与棉农的有机结合,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分配机制。
3、完善信息体系,提高服务效果。科学全面地引导棉花生产,做好棉花生产、需求及价格走势分析,指导农民合理安排播种面积。农业部门及时推荐质量合格的种子、化肥、农药、农膜等生产资料信息,防止假劣农资坑农害农。搞好技术信息服务,适时提供栽培技术服务,引导农民科学进行肥水管理。搞好天气预报,指导农民提前做好预防工作。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等服务工作,指导棉农在关键时期用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