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央行金融政策调整影响,1月份国内棉花市场价格先扬后抑,但波动幅度明显减小,显示国内市场进一步趋稳。同期,国际棉花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下滑,降幅超过国内,国内外棉花差价加大。
一、1月中国棉花价格指数运行特点
1、国内价格先扬后抑,波动幅度减小
1月中国棉花价格指数(CCIndex328)均价152 0173 3840元/吨,环比上涨126元/吨,涨幅下降2%;同比上涨3865元,涨幅下降2%。全月波动幅度明显减小,其中上中旬以小幅上涨为主, 1月14日*高达到14958元/吨,较月初上涨79元,中下旬小幅震荡走低,月末较*高点下跌59元/吨。
2、用棉大省继续领涨,部分西部省份上涨明显
据对100家棉纺织企业调查,受当地棉花供需状况影响,纺织用棉和服装出口大省棉价涨幅相对较大,西部省份上涨也较为明显,而黄河流域各主产省涨幅差距较大,其中广东涨幅在132-200元/吨,江苏在119-158元/吨;黄河流域329级,山东上涨156元,河北上涨125元,河南仅上涨77元,主要与当地市场的棉花产需状况有关;西部各省,新疆上涨了230元/吨左右,陕西上涨150-200元/吨,山西上涨130-170元/吨。
3、中间等级价差缩小,高低等级价差加大
对1月中国棉花价格指数分析,以CCIndex328为标准级计算等级差价率,229级和429级分别为2.33%和1.39%,较12月缩小0.03%和0.06%;129级和527级分别为3.98%和7.15%,较12月扩大0.1和0.12个百分点,显示129、527级棉等级差价率扩大。主要原因是本年度棉花质量整体下降,特别是中后期市场混等混级加工棉花量增加,高低等级棉更显稀缺。
二、1月影响国内棉价波动的主要因素
1、央行紧缩货币供应量,市场预期起变
1月初,央行决定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为2008年8月以来首度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并且先后提高了三个月和一年期央票发行利率,显示出政府对流动性管理的进一步加强。市场对2010年紧缩预期增强,股市期货等出现大幅调整,而资金需求量较大的棉花和纺织行业也受到这一压力,是导致1月电子盘持续走低的原因之一,同时也带动现货价格下跌。
2、外棉供货增加,新疆棉供应预期增大
受到国际棉价持续下滑,以及中国增发棉花进口配额等因素影响,1月份外棉销售量显著增加。据了解,截至1月底,我国主港保税区寄售棉数量已接近25万吨左右,以美棉、印度棉、乌兹别克斯坦和西非棉为主。1月我国进口棉花31万吨,环比大幅增加10万吨,进口棉的大量补充也抑制了国内棉花价格快速上涨势头。
另从相关部门了解,截止1月19日,疆内在库棉花有180多万吨,其中二级站待运棉花150多万吨(其中约有20多万吨储备棉)。年后,随着天气转暖,煤炭等其他物资占用车皮、车道的情况有望减少,棉花陆续出疆将缓解内地高等级棉市场供应紧张的局面。
3、纺企补库不足,棉企销售遇冷
1月份,迎合纺织厂在春节前补库的需求,多数棉花企业加大销售力度。据中国棉花价格指数信息采集系统对有关企业的调查,截止1月底国内棉花商业库存量较12月底有所减少,中档库存企业向小库存企业转变较为明显。
而纺织企业采购积*性没有明显升温。一方面,随着电子盘价格下跌,企业对仓单棉的采购力度加大;另一方面,外棉供应充裕且价格较低,节后新疆棉的供应预期增长,棉企节前销售遇冷,棉花价格呈现弱势。
4、纱线市场稳定,纺企信心有待加强
1月棉纱、坯布市场表现平稳。由于内销订单有所升温,外销市场也呈回暖迹象,纺织企业产销状况较为稳定。1月份国内主要轻纺市场32支纯棉纱价格在20500-21000元/吨之间,与12月基本持平。
调查了解,今年纺织企业春节停工放假较早,假期普遍延长。纺企对后市政策、贸易摩擦等问题表示担忧,形势虽然有所回暖,但市场还不巩固,信心有待加强,这也影响到企业采购皮棉的态度。
三、国际市场震荡下滑,内外棉价差有所扩大
1月份,受部分国家出台紧缩性货币政策,以及美元反弹等因素影响,纽约棉花期货出现大幅回落,带动国际现货震荡下滑。Cotlook A指数月内下跌3.1美分,月均价77.39美分/磅,环比上涨0.61美分,同比上涨19.69美分;1%关税下折人民币13494元/吨,低于同期中国棉花价格指数1438元,较12月份的差价扩大23元。FC Index M月均价为80.06美分/磅,环比跌0.8美分,同比涨20.25美分;1%关税下折人民币13956元/吨,低于同期中国棉花价格指数976,较12月份的差价扩大262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