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3.17-3.21),国内现货市场整体表现为弱势震荡格局。不同规模的供棉企业由于销售心态相同,报价稍显混乱,实际成交有涨有跌。纺织企业则多以观望为主,采购较为谨慎,整个市场交易相对清淡。中国棉花价格指数(CCIndex328级)周均价为152 0173 3840元/吨,较前一周跌3元;国内229级棉到厂均价为14408元/吨,跌5元;527级为12656元/吨,涨7元。同期电子盘放量走低,重心继续下移,其中电子撮合主力合同MA0807周均价14925元/吨,较前一周跌275元。
一、上周回顾:
1、现货市场:心态迥异,交易低迷。
上周,随着郑棉及电子撮合的持续走低,纺织厂观望心态明显增强,市场整体成交清淡,有价无市特征较为明显。对于纺织企业的有恃无恐,不同规模的棉商反应各不相同。一些规模较小的私有企业,受到持仓成本不断上升,棉籽价格又呈下降趋势,同时还有还贷压力等因素困扰,销售力度有所加强,并且不惜下调报价以实现兑现的目的,这同时也是目前市场销售的主体;另一部分规模较大的棉商或棉花仓库,则不置可否,对后市看涨信心依旧较为坚定,目前多数采取停售观望的销售策略。
纺织企业方面,目前虽然仍有一些工厂由于入不敷出,资金短缺,生产无法正常运转,以至节后至今仍未开工;但一些经营状况相对较好的纺织厂,目前已基本渡过难关,接单情况明显好转,初步呈现回暖迹象。
目前纺织企业反映较为迫切的问题有两个方面,一个是人民币升值的不确定性,给企业远期订单订价增加了很大难度,以至一些企业不敢涉足远期合同。另一个就是招工难的问题,疲弱不堪的纺织后市与新的劳动法对工人待遇的提高是一对尖锐而又现实的矛盾。
新棉方面,近期各省的良种补贴情况陆续落实,不过据意向调查,由于与其他农作物的产收对比,棉花并不具备很大优势,对于2008年的种植面积尚不宜太过乐观。
2、电子撮合:减仓放量,重心继续下移。
上周全国棉花交易市场商品棉电子撮合交易共成交83900吨,较上一交易周增加26620吨,增幅46%,其中主力合同MA0807放量明显,共成交量26860吨,约占总成交量的32%。该周减仓转让交易较为活跃,总订货量大幅下降7900吨,转让交易占总交易量的55%,实盘压力有所加大。
该周撮合成交行情延续上周的下滑走势,继续震荡走低,并且跌幅放大,重心明显下移。其中主力MA0807*高价15198,*低14730,一周波动468元,周均价14925元/吨,较前一周大幅下挫275元。而近期合同MA0803周均价14156元/吨,跌237元,已低于同等级现货252元。
在经过该周的大幅下挫之后,笔者认为电子撮合下跌动能已得到有效释放,继续大幅向下的可能性不大,而据纺织企业反馈,上周在近期合同低位附近已有用棉企业涉入接盘,如果在电子盘能买到物美价廉的棉花,将有更多的企业乐意为之。
3、国际市场:期现大幅跳水,价格理性回归。
上周国内外围农作物全线飘绿,CRB指数大幅走低,受此牵连,美国纽约棉花期货也相继跳水,投机资金及基金卖盘的获利平仓更是加重了市场的弱势氛围。其中近期5月合约周均结算价73.34美分/磅,较前一周跌681点,7月合约为75.80美分/磅,跌663点。而据CFTC(美国商品交易管理委员会)公布的基金持仓报告,截至3月18日ICE棉花期货市场基金非商业性期货加期权持仓中多单71546张,较前一周减少9627张;空单6853张,减少2813张。净多单64603张,减少6904张。
在纽约期货的带领下,上周国际棉花现货也大幅走低。其中Cotlook A指数周均价76.60美分/磅,跌4.32美分,1%关税下折人民币13971元/吨,滑准税下折人民币14479元/吨。前者已接近国内同等级现货的价格,滑准税下仍高于国内636元;同期进口棉价格指数FC IndexM(相当于328级)周均价77.78美分/磅,跌4.57美分; 1%关税下折人民币14184元/吨,滑准税下折人民币14689元/吨。分别高于国内341元和846元;内外棉差价已明显缩小。不过据对纺织企业调查,目前外棉价格仍不具有吸引力,若想获得国内用棉企业的青睐,价格还需继续降低。
另据USDA出口周报, 3.7-3.13日美国净签约出口本年度陆地棉41935吨,比前一周大增334%;装运52299吨,较前一周增加9.7%。中国当周签约进口陆地棉12837吨,装运16579吨。据统计,截至3月13日,中国已累计签约进口美棉59.9万吨,同比增加38.9万吨,累计装运47.7万吨,同比增加25.3万吨。
二、市场展望:
据统计局上周公布数据,2月份,尽管因春节的原因,纺纱量129万吨,较1月份下降23.5万吨,但同比仍增长11%,较1月份的同比增幅5.5%上升5.5个百分点。并且山东、河南、四川、湖南、浙江等纺织大省同比增幅均在14%以上。由此说明,尽管不少纺织企业的日子很难过,但那归终是市场优胜劣汰的结果,纺织产能并没有降低,用棉量也就不会下降。
目前市场上多空因素依然错综复杂,但我们绝不能仅仅因为一些纺织厂无米做炊,停工停产就过分悲观消*,也不能仅仅与去年同期的棉价对比,来说明目前直至以后棉价的高低,应该用一个全局的观念来理顺思路。在CPI持续增长,人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出口不断增长的情况下,同样做为消费品的棉花必然不能脱离大坏境而被孤立。
本年度前六个月已经过去,随着年度后期的临近,散户手中的棉花不断被消耗,资源逐渐集中在为数不多的几家大棉商手里,毕竟在后六个月的时间里,棉花是非再生资源,供求矛盾将逐渐浮出水面,届时棉花也将再现上涨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