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双子叶杂粮高效育种技术与品种创制”学术交流会日前在贵州省贵阳市召开。会上,国家燕麦荞麦现代产业技术体系燕麦荞麦遗传改良研究室荞麦育种岗位专家、贵州师范大学荞麦产业技术研究中心负责人陈庆富教授作了题为《荞麦育种研究进展及产业发展》的报告,介绍了该中心成功培育的多个荞麦新品种。相比于常规品种,这些荞麦新品种在产量、品质上均有突破,证明了育种创新对于促进荞麦产业提速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积*影响。为此,记者于会后专访了陈庆富教授。
荞麦属于中药材家族蓼科荞麦属植物,是我国主要的双子叶粮食作物之一,其组成成分有四宝,即高黄酮、高膳食纤维、高矿质元素、高慢消化营养。荞麦不仅营养全面,而且血糖生成指数低,在降三高等方面有一定的作用。
在贵州师大安顺荞麦基地,陈庆富教授(右一)给国家重点研发项目总负责人李强研究员介绍自交可育红花甜荞新品种
作为粮食用途的荞麦主要有甜荞和苦荞,我国的北方荞麦产区以甜荞为主,南方产区以苦荞为主,贵州是我国苦荞的三大主产区之一。
近年来,随着大众营养保健的需求提升,我国荞麦种植面积在低谷徘徊10多年后也开始有所上升。2020年,我国荞麦种植面积为约1200万亩,平均单产约为每亩80千克。同时,我国荞麦产业总体尚处于“小、低、散”的状态,即产业规模小,产业层次低,种植和加工相对分散。而荞麦品种的产量较低、遗传改良程度不足、比较竞争优势不强,成为限制我国荞麦产业发展的瓶颈。陈庆富介绍说,为了突破这一瓶颈,近10年来,贵州师大荞麦产业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展开了一系列荞麦育种创新工作,现已成功培育了自交可育甜荞“贵甜荞”、薄壳苦荞“贵米苦荞”、苦荞—金荞麦双二倍体种间杂种金苦荞“贵金苦”、多年生金荞麦“贵金荞”等系列荞麦新品种。
“拿苦荞来说,传统苦荞品种的主要问题是果壳厚,难以脱壳,加工时必须经过水浸泡——蒸煮——干燥——脱壳工艺,一部分营养成份会流失,碎米率比较高,还增加了加工成本。因此,脱壳难是苦荞食品加工亟待攻克的瓶颈,而培育易脱壳的薄壳苦荞正是苦荞育种的创新方向。”陈庆富告诉记者,中心将云南地方品种苦荞“小米荞”与常规苦荞晋荞麦2号进行杂交,选育出了贵黑米苦荞15号(黑粒)、贵米苦荞18号(黄粒)、贵米苦荞11号(糯性)等系列薄壳易脱壳苦荞新品种,试验栽培表明,新品种苦荞不仅可以在传统苦荞栽培区进行广泛栽培,*高产量达到每亩237千克,而且也可以在黄河以南非苦荞主产区春秋两季栽培。这些新品种都属于薄壳苦荞,可以直接脱壳,摆脱了传统苦荞品种加工的高成本,解决了难脱壳的世界性难题。
传统苦荞难脱壳,通常要通过浸泡——蒸煮——干燥的工艺才能脱壳制成苦荞米,这种方式生产的苦荞米是熟米,而采用薄壳易脱壳苦荞新品种为原料生产的苦荞米被称为“鲜活”苦荞米,因为这种苦荞米是直接脱壳制成,其生产过程中不需要蒸煮。“这些薄壳易脱壳苦荞新品种解决了苦荞加工中的技术瓶颈,是加工苦荞食品的理想食材。”陈庆富表示。
多年生金荞麦是一种特殊的中药材野生荞麦,有一次栽培、年年收获、季季收获的优点,符合低投入生态农业的要求,但也存在落粒严重、光温敏感、难以生产种子等问题。陈庆富表示,如何通过金荞麦与栽培苦荞麦进行种间远缘杂交、将多年生荞麦的优良特性导入栽培苦荞麦中,这是荞麦育种的重要方向。“十三五”期间,中心用一年生苦荞与多年生金荞麦杂交,创新培育出双二倍体荞麦新物种——金苦荞,经过试验发现,其中的贵金苦1号和贵金苦2号非常适合日常栽培和推广应用。多个试点栽培的结果表明,贵金苦1号和贵金苦2号在西南地区秋播,产量可达每亩200千克以上。这些种子还有一个优点,就是其黄酮含量平均达3%以上,高于传统苦荞品种。黄酮是苦荞中比较重要的营养保健物质,如果用这些新品种来代替传统苦荞制作苦荞茶,其产品保健价值也会获得提升。同时春季饲草产量可达3000斤以上,也是饲草的潜力品种。
针对传统甜荞品种结实低的问题,中心将野生甜荞中的自交可育基因导入栽培甜荞品种中,培育出了贵甜荞2号、白荞1号、苏荞2号等自交可育甜荞新品种,不仅提高了产量,也提高了株型和抗倒伏能力,使中国成为**个成功培育并在生产上应用自交可育甜荞品种的国家。陈庆富介绍说,贵甜荞1号、贵甜荞2号,白甜荞2号、苏甜荞2号(白花品种)都是我国首批通过审定的自交可育甜荞品种,*高产量可达每亩200千克以上。优质薄壳苦荞新品种贵米苦荞18号等在威宁双龙镇等地大面积示范350亩以上,亩产达每亩152 0173 3840千克,米粒产量高于常规苦荞约12%,为生产“鲜活”苦荞米提供了专门的薄壳苦荞新品种。
据介绍,陈庆富带领的荞麦科技创新团队完成的科技成果“苦荞关键产业技术研究与应用”,于2017年获得了贵州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通过鉴定(审定)的8个荞麦新品种,在乌蒙山区推广应用面积387万亩,总产值13亿元,新增产值5.8亿元,涉及44万农户,在约10万贫困户的脱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记者了解到,目前,贵州威宁亚龙食品有限公司、贵州国荞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利用中心培育的新品种苦荞,加工出了 “鲜活”苦荞米,整米率提高到60%以上,加工成本下降,还更大程度保留了苦荞中的营养保健成分,品质大为提升。
育种的成功让陈庆富和他的研究团队非常振奋,他们期待着这些新品种能够尽快得到推广应用,在做大做强荞麦产业上发挥作用,为大健康产业发展作出积*的贡献。“推广应用薄壳易脱壳苦荞‘贵米苦’、金苦荞新物种‘贵金苦’、多年生金荞麦‘贵金荞’、自交可育甜荞‘贵甜荞’等系列新品种不仅能推动苦荞加工业、农旅一体化荞麦综合开发产业提速发展,还能助农增收,助力乡村振兴发展。”陈庆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