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的自助咖啡机可能没有想到今天这般光景。横跨咖啡市场和无人零售两大风口,自助咖啡机在2018年迎来高光时刻。彼时,瑞幸“烧10亿开500家店”还只是一句口号,星巴克尚未将多渠道探索提上日程,便利店咖啡、快餐咖啡也未曾形成气候,中国咖啡市场还处于大爆发的前夜。当人们还在讨论中国咖啡市场尚有多少潜力有待开发、未来咖啡消费究竟是场景至上还是功能为王之时,自助咖啡机已经凭借“无孔不入”的优势获得了资本和市场的高度关注。
图源Pixabay
灵活的场景和布点选择、高性价比的产品、相对轻量化的前期投入、透明可测算的盈利模型……相对于咖啡门店和外卖,自助咖啡机的生意更加简单可控,也更容易凭借资本力量快速占领市场。加之无人零售浪潮下,对于无人自助设备的关注一浪高过一浪,自助咖啡机在2018年迎来资本的疯狂下注。
据公开资料统计,仅2018年就有咖啡零点吧、友饮咖啡、小咖、易咖、友咖啡、coffee now、星咖7家自助咖啡机相关品牌获得融资,尽管融资轮次大都属于早期(B轮前),但其中也不乏亿元级别投资事件。凭借单机3万—5万元的成本,不到1平方米的占地面积,自助咖啡机可以安放在写字楼、学校、企业、医院等多种场景,并且能够提供单价10—15元区间、多达10—20余种饮品类别。在实际运营中,由于标准化程度高、进入门槛低、运维难度相对小,许多自助咖啡机品牌例如莱杯咖啡、友饮咖啡等都开放了不同程度的加盟/合伙机制。
根据燃财经披露的自助咖啡机财务模型,假设一台自助咖啡机的硬件成本为3万元,分3年折旧,点位租金为每月1000元,每个运维人员负责20台设备,月薪6000元。这些运营费用平均下来为每个月每台设备2152 0173 3840元。咖啡按每杯10元的价格售卖,毛利率为80%,则单杯咖啡的利润为8元。按照此模型,单机日销9杯即可覆盖成本,15杯就能保证盈利。
这看起来是一门稳赚不赔的生意,在设想中,自助咖啡机和大众消费品牌咖啡在同等或更高品质的条件下,拥有比门店更快的扩张速度和更高的性价比。与这种发展优势对应的是,截至2017年底,全国的无人自助柜式智能咖啡机存量为两万台,无人台式自助咖啡机存量为5万台,而根据咖啡市场需求保守估计,全国可铺设500万台设备。
但从过去一年中国咖啡市场的实际情况来看,自助咖啡机非但没有如想象中的遍地开花,其品牌声量随着无人零售话题的冷却而逐渐消减。取而代之的是星巴克和瑞幸门店数量的继续扩张,前者已在150多个城市布局超3600家门店,后者截至2019年**季度门店数量达2173家;越来越多的新零售品牌跨界加入咖啡市场竞争,喜茶、奈雪纷纷推出咖啡新品;便利店咖啡、快餐咖啡凭借主业态抢占生活消费和餐饮场景……
只是这其中少了自助咖啡机的身影,直到近日一桩收购案和瑞幸进军自助咖啡机的消息,将这一业态再度拉回人们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