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赤壁市祥源特种布公司和美国**服装公司VF集团商谈合作事宜;
6月,武汉金杉鹤纺织有限公司落户蒲纺双创(纺织服装)产业园,将投资1亿元生产服装衬布;
6月,武汉纺织大学夏东升教授一行到赤壁市蒲纺工业园考察,该校与园区企业产学研合作正式开始实施。
这些喜事,是赤壁市服装产业欣欣向荣的真实体现,也是赤壁市纺织服装产业成功转型的标志。
据统计,该市目前有纺织服装企业83家,2017年实现销售收入1054930万元、出口152 0173 3840万美元,税收22000万元。
改革焕发青春,新纺织城脱胎换骨
“没有改革,就没有今天的新蒲纺,也没有赤壁纺织服装产业集群。”蒲纺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姚平辉说。
蒲纺是赤壁市纺织服装产业的摇篮。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家原国有大型企业集纺织、丝织、针织、印染、服装、供销、热电、运输、贸易、文教于一体,曾连续5年跻身全国500强企业,“十里纺城”闻名全国。然而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种种原因造成蒲纺发展困难,企业资不抵债,全面停产。
进入新世纪以来,蒲纺改革拉开大幕。省委、省政府将蒲纺下放赤壁市管理,蒲纺主体企业实行政策性破产,辅体企业依法破产,服务性企业转民营。2007年,蒲纺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挂牌成立。
2008年,省政府批复同意,以蒲纺工业园区为主体的赤壁市纺织服装产业群为全省优势产业集群。2010年,蒲纺工业园区升级为省级开发区,在政策上给予重点扶持。
“以蒲纺为重点,这几年赤壁的纺织服装产业的改革在不断深化。”赤壁市经信局副局长但昭钧说。
有资产重组的:
占地11287平方米的三叶针织印染公司,前几年因周转资金不足而停产。蒲纺工业园区管委会积*牵线搭桥,*终与振新针纺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成立新的振新针纺公司。
“重组后,公司添置了定型机、磨毛机、打卷机、拉毛机,不仅解决了资金短缺问题,还改革了管理模式,开拓了新的市场,年产各类印染布5000吨。”该公司总经理刘毕华说。
有“腾笼换鸟”的:
蒲纺针织厂曾是蒲纺集团第三大厂,本世纪初长期亏损而政策性破产,其后曾引入合资企业经营,但一直经营不好。2015年,政府做媒,新纺纺织公司购买该厂106亩闲置土地及厂房,投资2.3亿元进行升级改造,建设国内**面料生产线。
“公司公司订单充足,70%的产品出口欧美、东南亚,今年产值可以超过5亿元。”该公司党委书记雷敬元说,改革带来的变化太大了,确实没想到!
与此同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蓬勃兴起。淘汰落后产能,加大技术改造,在蒲纺工业园、赤壁高新区内的纺织服装企业中如火如荼铺开。
“经过这么多年的改革,赤壁纺织服装企业逐渐确立了科学的经营管理机制,提高了技术水平,降低了生产成本,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益,在机制、体制上实现了向产业集群转型。”但昭均这样评价。
招商加大力度,产业链条逐步完善
6月13日下午,赤壁市高新区赤马港园区,丽裳制衣有限公司成品车间的工人们正在忙着整理即将出口的西服。
“我们与G2000&U2、DKNY、NEXX、Mango等国际知名品牌西装长期合作,产品除畅销北上广等国内大城市,还远销美、英等国。”公司负责人苏树水说。
这家2016年10月引进的公司总投资5000万元,由广州市潮桉纺织品集团投资,主要生产高档西服、行业服装、休闲装、衬衣等,有7条高档服装生产线,年产值过亿元。
这样的“高大上”纺织服装企业,赤壁市越来越多。
近年来,赤壁市以新发展理念抓好招商引资,完善纺织服装产业体系,培育纺织服装产业新动能。
有关工业园有针对性加大上下游产业招商力度,补短板、厚底盘,完善产业体系。
2017年,蒲纺工业园区对闲置多年的大昇蒲纺(湖北)纺织印染有限公司进行“包装”,将原厂区近6.5万平方米工业厂房,分割成15个道路路网和供水、供电、燃气、电信等基础设施齐全的独立主体区域,吸引企业“拎包”入驻效。如今,该基地已吸引彤绮纺织有限公司、金昌实业有限公司等纺织服装企业落户,投资总额超过6亿元。
近几年来,蒲纺工业园先后引进近60家企业。仅去年,该园区招商引资到位资金6.3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亿元。园区内纺织、针织、印染、服装等主体企业初具规模,与之配套的纸塑制品、包装、绣花、拉链、制线、纺织机械等相关产业链已形成。
环保蔚然成风,绿色发展前景广阔
“赤壁市的纺织服装产业能发展到今天,很关键的一点是吸引了老蒲纺衰败的教训,加大了环保力度。”但昭均说。
加大环境保护,赤壁市政府舍得投入:
该市投资4500多万元,建成蒲纺工业园至污水处理厂的排污管网等工程,将园区废水并入市政排污管网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
蒲纺工业园内纺织印染企业是能耗大户。该工业园邻近华润蒲圻电厂,利用这一优势,赤壁市投资近850万元,建设集中供热管网,利用电厂的蒸汽代替燃煤。
“集中供热管网建成后,不仅大大降低了煤耗,节约了生产成本,而且大幅度降低了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烟气等有害气体的排放,保护了大气环境。蒲纺的空气比原来好多了!”姚平辉深有感触。
在市场的驱动和政策的引导下,绝大多数纺织服装企业加大环保投入,加强污染治理,淘汰落后设备,环保风气蔚然。
祥源特种布公司原来污水排放不达标,车间窄小,安全隐患大。今年以来,该公司实行异地扩建,更换绝大部分生产设备,新建污水处理厂,每天可处理污水2000吨,工程总投资1亿元,一期投资3000万元。“扩建后,公司安全生产有保障,产品将升级换代,污水达到排放标准,年产值可达3亿元,年上交税收可过千万元。”该公司总经理王校林说。
去年5月,新纺纺织公司投产时同步建设工业废水处理站。今天,该公司的工业废水经过处理与净化,全面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并实现24小时在线监测。
恒瑞非织造材料有限公司年产无纺布达到7600吨。该公司主动淘汰燃煤锅炉,改用天然气清洁能源。
(来源:咸宁日报-咸宁新闻网;时间:20180803;链接:http://news.xnnews.com.cn/xwjj_1/201808/t20180802_307196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