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追求产量到追求质量。近年来,新疆自治区农业生产正在丰富对丰收的定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区农业生产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一产上水平,农业生产的活力不断增强。
质量效益不断提升
近年来,新疆自治区不断优化农业生产结构,积*推进小麦、棉花等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全产业链提质降本增效。棉花生产向追求高质量、低成本、高效益转变;推广强筋小麦、有机小麦、“富硒”小麦标准化生产和制种玉米、籽粒玉米、青贮玉米等新品种的种植,加快构建结构更加合理的农产品生产体系。
目前,全区已形成富硒、有机、强筋小麦3个种植技术规程,小麦实现多元化生产已具备发展基础。北疆主要产棉区通过开展机采棉降成本和智能化种植生产试点,进一步促进了节本提质增效。南疆地区一些产棉区通过大型龙头企业大规模流转农民土地,推进了棉花的适度规模化种植,为南疆机采棉的推广奠定了基础。
今天,以产量论英雄的理念已成为农业生产的过去时,质量优先、质量兴农的理念正在全区快速普及。
绿色发展深入人心
“运用科学施肥手段,把肥料施在树冠下的土壤中,不仅节约肥料,减少污染,还能*有效的提高产量。”和田县拉依喀乡托万拉依喀村村民艾力托乎提买买提说,在农技人员的帮助下,2018年他采用新的施肥方法,不仅减少了浪费与污染,核桃的品质还有了提升。
今天,绿色已成为新疆自治区农业农村发展的底色,越来越多的农业生产者借助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实现农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近年来,全区实施了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严格农业投入品管理,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建立和完善了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体系,地膜回收利用水平不断提升。2018年,全区累计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面积5000余万亩,覆盖率达89.1%,推广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3000余万亩,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面积超过2000万亩,绿色防控覆盖率达28.1%,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和重大植物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农药使用量实现负增长。
同时,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也在有条不紊推进,全区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提高到61.7%,国家卫生乡镇(县城)增加至26个,58个县(市、区)纳入县域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监测。
构建现代生产体系
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体系的支撑。近年来,全区通过深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实现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的三权分置,在保护农民土地权益不受损害的基础上,激活了土地潜在的价值。
“我现在有两份收入。”沙湾县大泉乡烧坊庄子村村民韩正涛说,土地确权后,他将土地流转给合作社统一经营,一亩地一年可以分红近千元,自己又在合作社打工,负责管理合作社土地,还能拿一份工资,一年收入近10万元。
得益于土地权益的清晰划分,越来越多合作社承担起农业生产的职责,**农业生产走上高质量发展道路。同时,新疆自治区也有越来越多的农民从农业生产中解脱出来,走进城镇,找到新的工作,开启新的生活。
截至2018年12月,新疆自治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实际测量耕地面积已超过3000万亩,完成任务总面积的96.90%。在家庭承包地“三权分置”的框架下,全区农村土地经营权进一步“放活”。土地权益的明晰也为合作社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目前,全区农民合作社总数达26462个,较2017年增长9.8%,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的构建正在为全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增添新的增长动力。
(来源:新疆日报;记者 刘毅;时间:20152 0173 3840;链接:http://wap.xjdaily.com/xjrb/20152 0173 3840/122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