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债务上限危机近期再度面临*后期限。据外媒报道,美国众议院7日通过一项措施,允许国会通过快速立法途径提高联邦政府的债务上限,以防止出现债务违约。外媒报道称,美国参议院预计9日将会赞同这项措施。
分析指出,近年来,美国频繁面临债务上限危局,在显示出美国政治弊端的同时,其外溢风险也对世界经济复苏和全球金融市场稳定造成威胁。
两党博弈持续数月
美国众议院7日通过一项措施,允许国会通过快速立法途径提高联邦政府债务上限。由于美国出现债务违约的风险正逐步加大,国会两党就提高债务上限问题又迟迟难以达成一致,民主党议员正试图通过这一措施自行解决债务上限问题。
根据这项措施,民主党可以仅凭党内赞成票提高债务上限。参议院多数党**舒默称,希望避免冗长复杂的程序,民主党人将肩负起提高债务上限的重担。
美国参议院预计9日通过这项措施。参议院共和党**米奇·麦康奈尔同意协助加快提高债务上限,因为避免出现债务违约符合国家利益,并表示有信心在9日通过这项措施。
债务上限是美国国会为联邦政府设定的为履行已产生的支付义务而举债的*高额度,触及债务上限,意味着美国财政部借款授权用尽。美国两党政策研究中心近期发布的研究显示,联邦政府已于10月底触及28.9万亿美元的债务上限。
美国国会10月曾通过一项法案,暂时将政府债务上限调高约4800亿美元,以确保美国财政部可履行支付义务至12月3日。
麦康奈尔此后已明确表示,共和党不会再次帮助民主党提高债务上限,民主党只能独自解决债务上限问题。共和党人希望将提高债务上限作为明年国会中期选举时抨击民主党的重要议题之一。
一旦这项措施得到参议院的通过,美国国会将可以加快推进提高债务上限,不过,提高至何水平尚未确定。法新社的报道称,美国债务上限可能提高至30万亿美元。
美国国会有关债务上限的争论已经持续数月。众议院7日以222票赞成、212票反对的结果通过了这项措施。只有一位共和党议员投出了赞成票。
一些共和党议员认为,债务上限一旦上调,将会有数万亿美元资金被用于不必要的支出,包括美国总统拜登提出的1.75亿美元规模的国内投资计划。
民主党议员则表示,提高债务上限主要是为了覆盖前总统特朗普在任时推行减税措施和支出项目带来的成本增加,这些行动都曾得到了国会共和党议员的支持。
债务上限亟待提高
当美国的支出大于其税收所得时,往往就会发行债券筹集更多资金。
据美联社报道,由于美国政府每支出1美元就有约40美分依靠借债获得,因此,一旦借款授权用尽,美国财政部将无法履行所有的支付义务,可能出现违约。
美国两党政策研究中心上周预计,如果美国国会不通过新的立法提高债务上限或暂停其生效,联邦政府可能会在今年12月21日至明年1月28日之间出现债务违约。
而美国财政部部长耶伦上个月敦促国会在12月15日之前提高联邦政府债务上限,以避免政府债务违约风险。耶伦说,拜登签署的基础设施投资法案生效后,美国财政部需在12月15日之前向高速公路信托基金划拨1152 0173 3840亿美元资金。
外媒报道称,一旦美国国会通过新的立法提高债务上限,那么财政部直到明年11月的国会选举都将会拥有足够的借款授权。
1917年,美国立法者为借贷设置了上限,旨在定期检视政府开支状况。几十年来,债务上限已经被提高了近百次,以满足政府所作出的支出承诺,这项制度并未真正实现强化财政纪律、控制联邦政府债务增长的初衷。
联邦预算问责委员会的数据显示,上世纪80年代时,美国债务上限尚不到3万亿美元,本世纪头十年已大幅上调至约12万亿美元,如今已经突破28万亿美元。
潜在违约风险威胁市场稳定
近年来,债务上限日益成为国会两党政治博弈的重要筹码,折射出美国严重政治弊端,成为美国经济增长和资本市场波动的重要风险源。如果美债出现违约,经济学家普遍认为这将会造成广泛的经济灾难。虽然美国国会两党往往在债务违约的*后期限前达成协议,并未出现过真正的债务违约,但有关债务违约担忧情绪增加也对金融市场及全球经济的平稳运行造成了干扰。
2011年8月,美国国会两党围绕提高债务上限持续博弈,在距离违约只有数天的*后关头才达成妥协,造成资本市场剧烈波动。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当时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由“AAA”下调至“AA+”,为美国历史上首次遭遇主权信用降级。
民主党议员**数周来一直在强调美国债务违约可能带来的经济灾难,包括可能损失600万个就业岗位,以及家庭财富将会消失15万亿美元,同时住房贷款等借贷成本也将会出现上升,股市可能大幅下跌。
众议院发言人南希·佩洛西7日早些时候曾警告称:“必须解决债务上限的问题,以防止经济遭遇数万亿美元不必要的、灾难性的损失以及防止信用评级被下调。”
舒默则表示:“正如耶伦警告的那样,债务违约将会抹杀为从疫情中恢复而所做的一切努力。”
有分析指出,美国债务上限危机的频频上演将可能严重削弱美国借债信誉,动摇美元储备货币地位,应当警惕其外溢效应通过美债、美元和金融市场扩散到全球市场,拖累世界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