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益生菌?国际营养学界普遍认可的定义是:益生菌系一种对动物有益的细菌,它们可直接作为食品添加剂服用,以维持肠道菌丛的平衡。
迄今为止,科学家已发现的益生菌大体上可分成三大类,其中包括:①乳杆菌类(如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詹氏乳杆菌、拉曼乳杆菌等);②双歧杆菌类(如长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卵形双歧杆菌、嗜热双歧杆菌等);③革兰氏阳性球菌(如粪链球菌、乳球菌、中介链球菌等)。
2011年10月24日,国家卫生部针对国内婴幼儿益生菌市场,公布了《关于公布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菌种名单的公告》(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25号)。根据《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我部组织对已批准的可用于食品的菌种进行安全性评估,制定了《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菌种名单》,现予以公布。
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菌种名单
比如,嗜乳酸杆菌的工作是协助蛋白质消化,缺乏会产生胀气、小肠及整个系统的毒性、便秘及吸收不良,大量缺乏会导致念珠菌生长过盛。嗜乳酸杆菌有助于解毒。导致的因素包括反复地使用抗生素、口服避孕药、阿司匹灵、皮质类固醇、饮食欠佳、吃甜食、酵母菌、紧张。这些都造成良性菌的不平衡。良性菌容易与一些废物结合,而被排出体外。嗜乳酸杆菌也有抗菌作用。
益生菌,没有家长想得那么好!
但是中国益生菌产品进入商业化生产后,厂家基本贴个“益生菌”的标签后就把各种益生菌的功能往上罗列。目前市场上买的“益生菌”很多没实现与国际惯例的接轨。
益生菌的功能必须是“特定菌株”“特定剂量”“连续食用”“活细菌”才能实现。许多商业宣传说“研究表明,益生菌具有什么什么功能”,列出的是一大堆文献中提到过的功能。但是,这些功能跟他们的细菌可能毫无关系。也有许多广告推销都宣称“细菌含量高达多少多少”,而各种细菌能够产生效果的剂量却相差非常大,有的每天吃一亿就可以起作用,有的却要一万亿才行。由于现在对于益生菌产品还没有质量标准和法定检测,所以厂家的宣称只能依靠它们的信誉来保证。法律规范和权威监测在这里都是真空地带。
这里需要家长们注意的一点是:益生菌的作用是治安联防队性质的,而不是特种部队精英性质的。
深入了解:益生菌真的有效吗?
许多小孩拉肚子了,医生给开一些基于益生菌药品,有多大效果非常难说。对于益生菌治疗拉稀,一项研究结果是这样的:不吃益生菌的小孩平均拉稀时间72小时,正负误差36小时。吃益生菌的小孩平均拉稀时间58小时,正负误差28小时。这样的“疗效”对于花了大钱把“益生菌”当宝贝的家长来说可能有点难以接受,但是这个差异就是医学上所认可的“有效”。其它许多所说的“有效”也是如此,可能只是一点点改善,但是统计分析认为这种改善是来自于食用了益生菌,就总结为“具有该项功能”。
益生菌的概念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目前的科学研究对于益生菌的认识也还有限,食品药品监管机构也没有可靠的依据来制定产品标准和规范。临床研究的实验结果是一回事,各路商家吹得天花乱坠的产品能够实现多少他们所宣称的作用却是另一回事。
益生菌,婴幼儿腹泻专用药品?
目前有关益生菌有副作用的报道不多,但这并不意味着益生菌没有副作用。其实每个人体内都有自己的益生菌,但如果自身肠道环境恶劣,自身的益生菌就会无法存活,这时候你补充再多的益生菌也都无法存活。另外,益生菌也并非越多越好,因为肠道内的菌群总是需要维持平衡态,过多的益生菌会被排出体外。
我们都知道一个常识:宝宝出生前所处的环境(妈妈的子宫)是无菌的,但等宝宝出生后,他接触到的自然环境中的各种微生物(细菌、病毒)等就会逐渐寄存在宝宝的身体内。存在于肠道的正常菌群为类杆菌、双岐杆菌、大肠杆菌和肠球菌等,其他还有少数过路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等。在正常情况下,这些微生物会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维持平衡,保持一定的数量和比例。这就是人体肠道内的“正常菌群”,它将伴随人的一生。
在肠道菌群中,各种细菌都有其生存部位。如果大肠杆菌数量一定,正常生存在肠内,就不会对人造成危害。如果因为各种原因,这种动态的平衡遭到破坏(失衡),宝宝的营养状况、生理功能、抵抗疾病的能力就要发生变化,这时就有可能出现各种问题或毛病。只有人体内各种细菌的生长繁殖和代谢过程正常有序,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状态时,宝宝才能保持健康。
所以,单从保健的角度来看,宝宝拉肚子常吃益生菌也许并不是个好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