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警惕豪华月饼借“壳”重来中秋临近,豪华月饼重出江湖,这次是打着“文创”旗号。几块平常月饼,躺进仿古的铁盒里,装在布艺刺绣的手袋中,身价立马翻番。
这样口头卖月饼实为卖盒子的情景,大家并不陌生。几年前,冠以“皇家”“贵族”等名头的高档月饼曾充斥市场,辅之以层层包装,燕窝、鱼翅等豪奢配方或赠品,价格动辄上千乃至破万。畸形的月饼,与佳节美肴相去甚远,还成为滋养不良作风的温床。借由“八项规定”的清风,从中央到各地以节庆为正风肃纪的关键节点,旗帜鲜明反对奢侈浪费,豪华月饼才逐步退出江湖。戒奢尚俭、激浊扬清,“朴实过节”也成为新风尚。
与当年相较,眼下的“文创”月饼似有不同。它没有镶金镀银,不太涉及公款吃喝。但也正因如此,才引出了一个更深层次的追问:各类包装争奇斗艳,如果没有作风问题,是不是就真的没有问题?几块月饼本不到一斤,“精心打扮”后可达4斤,增出来的“重”到底是什么?是花里胡哨的包装,是材质繁复的外盒,更是迅速蹿升的价格。而就市面上这些“文创”月饼来看,大多无非包装上仿仿古做做旧,加入点传统元素,文化蕴于何处,创意又有几分?如此这般,到底是月饼味浓了,文化味重了,还是浪费更多了?
“风清气正”“简约适度”,不只是党政部门的作风要求,也应当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风尚。虽然为“天价商品”一掷千金,看起来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但这并非就是合情合理。片面追求奢华包装的附加值,不是让一些人破费那么简单,还会消耗大量资源,加剧环境污染。此前有调查显示,中国城市生活垃圾里有1/3是包装性垃圾,其中一半以上属于豪华包装。换言之,资源是公共的,成本是共担的,无论是商家也好、消费者也罢,都没有资格如此浪费。而隐藏其间的攀比之风、虚荣做派,又有可能成为社会难以承受之重。
“九秋三五夕,此夕正秋中。”中秋佳节,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内涵。真正传承传统文化,根植于心,是一种注重过去、现在、未来发展的圆融。它与天价无关,与豪奢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