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油角
又称“角仔”,是广东贺年食品之一。
材料主要是糯米粉、花生、芝麻、砂糖等。制作方法是先用糯米粉搓成粉皮,切出成直径约两寸的圆形小块,然后在中间放入炒过的花生、芝麻及砂糖,对折后在边缘折出花边。之后将油角放在热油中炸成金黄色而成。油角的“角”可能是“饺”的意思。在某些广东方言中“角”及“饺”的发音接近,而油角的形状及制法亦和饺子类似。
二、炒米饼
广东有一首很流行的儿歌:“凼凼转,菊花圆,炒米饼,糯米团,阿妈叫我睇龙船,我唔睇,睇鸡仔,鸡仔大,摞去卖,卖得几多钱?卖得三百六十五个仙。”说明广东都有春节做炒米饼的习俗。 以前春节,几乎家家户户都能做炒米饼,但做工其实想当复杂,大体上分为炒米——打粉——做饼——烤饼几个步骤。炒米就是在在一个大铁锅中将生米炒熟。炒的时候火不能太大,否则会使米未熟就焦了,也不能太小,否则就无法让米熟得均匀。因此,为了让米均匀的受热且不焦,炒米的人一刻也不能离开。站在热气翻涌的铁锅旁边,拿铲子的手要不停的炒,是很辛苦的事,常常是一炒就是大半天。
打粉可以用机器打粉(我们叫机粉),但有以前大家更喜欢用石磨手工打粉。打好的炒米粉一般还要晾**半天,据说不容易上火,然后才用来做饼。做饼**要用黄糖加水煮成糖胶来和粉,然后用饼模来做。饼模是木制的,上面刻有祥禽瑞兽,花草树木,还有福禄平安之类的文字,现在应该有人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木刻艺术品来收藏了。做饼是全家都能参与的工作,大人小孩围在一起,把和好的饼粉放到饼模中,一般用白糖和花生,加上一片切得很薄的肥猪肉作馅。把粉按到饼模中,还要用汤匙来回压紧。用小木锤在饼模背后把饼从饼模里捶出来,装在筛子里。烤饼要使用木炭来烘焙。那时候烘焙炒米饼的木炭也有讲究,火候控制也是炒米饼好坏的关键,中医认为,这样做出来的炒米饼,对肾和胃有补虚作用,所以现在很多饼家都以古法烘焙作为卖点。
三、煎堆
明末清初文学家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记载:“广州之俗,以烈火爆开糯谷,名曰爆谷,为煎堆心馅。煎堆者,以糯粉为大小圆,入油煎之,以祀祖先及馈亲友者也。”清末民初一首羊城竹枝词也有“珠盒描金红络索,馈年呼婢送煎堆”之句。可见当时已有把煎堆作为年宵礼品之俗。
其中,顺德龙江煎堆用糯米粉搓合黏米粉擀薄作皮,爆谷花与炸花生仁加糖浆拌匀,捏成拳头大小的球状,将薄皮包馅捏紧,表面撒满芝麻,入油炸至金黄色即成。由于它实心,呈圆球形,*能体现“煎堆辘辘,金银满屋”的吉祥意蕴,故历来被奉为煎堆的正宗。龙江煎堆的来历,包含了一个可歌可泣的故事。据说某年除夕,一只叫“犭连”的怪兽窜到龙江,见人就咬。一名叫阿堆的热血男儿心生妙计,于翌年年三十晚,用糯米粉塑成一颗人头,内用渗上烈酒的鲜肉作馅,经油炸后画上眉眼口鼻,嵌在披衣的草人身上。怪兽又来作祟,吃“人头”后醉倒在地。阿堆等人经搏斗把怪兽击毙,而在搏斗中,勇敢的阿堆不幸身亡。为了纪念他,人们在每年岁晚就油炸煎堆敬奉,并命名“煎堆”。
四、蛋散
蛋散,蛋馓的俗称,有的还称之为翻角。是以面粉、筋粉、鸡蛋和猪油搓成落油镬炸,炸到浅黄色时便捞起,蘸麦芽糖便可吃。
在旧时候,当每家人都准备好花生、芝麻、糖等馅料包“油角”下锅时,有一家穷人却穷得没钱买馅料,男主人望着一堆已经发酵好的面团发呆,苦思之下得:富人有富人的吃法,我穷也要做,为来年讨个好兆头。没馅料做就把面团压扁下油锅也行。新年到了,当其他人来穷人家拜年时,穷人拿出那些小长方块来招呼朋友们,大家都感觉很新奇,品尝之下:“噢,那些小方块——酥、脆、入口即化!好吃*了。来年我们也要做,请问这个叫什么名字?”穷人细想后说:“因为配料有鸡蛋,入口即化的特点就像散了架似的,就叫蛋散吧。”
后来人们把小方块改良,加入芝麻、南乳等其他配料,在小方块中间下一刀,卷起做成麻花似的更加好看。
五、鸡仔饼
广州名饼鸡仔饼,原名“小凤饼”,是清咸丰年间广州西关姓伍的富家有一名叫小凤的女工所创制。
鸡仔饼是广东四大名饼之一。仅是外形,就让人一见钟情:娇小的身段,椭圆形略似美女的鹅蛋脸,在几乎清一色正圆形的饼饵群体中显出另类美。皮薄馅少的,吃起来比较脆;皮厚馅丰的,酷似国画大师齐白石老人笔下正在俯首觅食的小鸡,外脆内软,很有嚼头。咬一口,只听“咯咯”作响,浓香像一股决堤的洪水奔涌而出,再咬几口,恍若引爆了一个香料库,复合香气从馅里迸射四溅,浓得化不开,直至进入了深度咀嚼阶段,才逐渐分辨出蒜茸的辛香、南乳的鲜香、芝麻的油香、肥肉的甘香……鸡仔饼的*大特点是耐人寻味。它有深度,越嚼味越好,吃完后隐藏在牙缝里、舌底下、嘴角边的美味余香仍在不断辐射,久久萦绕;它也有广度,主食与副食、荤食与素食,主料、辅料、佐料、调料集于一身,融于一炉,《水浒》的“五味瓶”之喻用于鸡仔饼,显得单调乏味,鸡仔饼不啻是一桌微缩的盛宴!因此,它宜佐茶、佐酒甚至佐膳,这样的多面手,在饼饵一族中堪称出类拔萃,令人青睐有加。
六、萝卜糕
萝卜糕, 是中式传统的糕点,采用在来米粉,又称再来米粉,是中式点心中*好使用的粉,可以在制作中式小吃如萝卜糕、肉圆、碗粿时用到。然后在米粉浆中加入腌制好的萝卜丝等材料,上蒸笼蒸制而成的糕点小吃。这种糕点吃法多样,在中国大小城市都可有卖,价格便宜,好吃又营养。
七、笑口枣
笑口枣为圆球形,实心,外粘芝麻,表面有一裂口,有大小两种。大的每公斤24只,小的有如如桂圆大小。 笑口枣是广州小吃中的油炸小吃品种,因其经油炸后上端裂开而得名。笑口枣香甜暄酥,十分可口。广州一般的吃早茶的地方,都有笑口枣。同时笑口枣也是广州人春节必备年货之一。
八、鼠壳粿
鼠曲粿(guǒ)也称茨壳粿,广东潮汕地区传统小食,潮汕民间年节祭祖一般都会有鼠曲粿。凡是提到潮汕小食,都不能不提到“鼠曲粿”,这大概是因为“鼠曲粿”在潮汕小吃中历史*为悠久,*具潮汕风味,*为大众化的原因吧。
鼠曲粿的制作是取田埂野生的“鼠曲草”熬成汤汁,调入猪油及糯米粉制成粿皮,包上豆沙或糯米、花生仁、虾仁、猪肉调成的馅料,咸甜随意,再用圆形或桃形印模压印成形,放新鲜竹叶上或香蕉树的叶子上面,然后上锅蒸熟,这也是鼠壳粿不同与其他粿的一点。
由于潮汕鼠曲粿取用天然鼠曲草,具有消积健脾开胃之功效。鼠曲粿颜色深绿,柔软香甜,散发着天然鼠曲草的清香,因而现在也为潮菜餐桌常见之小食佳品。
流行于潮安县、湘桥区、澄海市、饶平县一带。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至翌年元宵,家家户户都制鼠曲粿,之前一般在过年前三四天才做,不过现在也有很多小摊每天都有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