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小勇
在确定商品属性回归导致金融属性弱化,并**商品步入调整的基调后,接下来的问题是,“去泡沫式的”调整幅度会有多大、周期有多长?我们认为,商品上半年将在双重属性的此起彼伏中演绎宽幅震荡走势,趋势性行情难现。只有等到去库存化的过程结束,才是商品全面做多的时候。
阶段性抛空正当其时
经济周期决定商品的主要趋势,而供需面决定商品的次级趋势。对于当前全球经济,我们判断为阶段性企稳,二三季度还有反复,尽管再度陷入衰退的风险大幅下降,但温和复苏将成为今年的主要特点。
美国经济一季度延续复苏,二季度面临多重冲击而再度萎靡,作为全球经济的“火车头”不管是在心理上,还是实体经济上都对全球经济有很大的冲击。对于商品而言,美国对有色金属、化工品和农产品(11.83,0.06,0.51%)的消耗仅次于中国,排在欧洲和日本之上。因此,二季度一旦美国经济萎靡,商品调整将不期而至,从而为商品阶段性抛空提供了机会。
欧元区经济一季度延续负增长势头。**,根据剑桥经济学家Wynne Godley首推的“财务余额”框架得出,一个人的支出永远是另一个人的收入,政府同样如此,从而财政紧缩将导致欧元区经济在2012年萎缩0.5%左右。其次,银行依旧惜贷,通缩风险犹存,欧洲央行资产负债表的变化暗示LTRO资金并没有流入到实体经济。
中国经济一季度“软着陆”迹象明显,且二季度还将受出口下滑的拖累。2月22日,汇丰公布中国2月份制造业PMI初值由上月的48.8升至49.7,但是新出口订单继续大幅下降至47.4,创下8个月以来的新低,出口形势严峻。
“去库存化”结束之际
商品全面做多之时
回顾历史发现,国际原油和有色金属(特别是铜)往往是商品启动新一轮上涨的“领头羊”。2001年10月份是全球大宗商品处于*低迷的时候,CRB期货指数只有152 0173 3840多点,2002年商品开始启动了长达7年的超级牛市,其中WTI原油价格短短两个月从不到20美元上涨至30美元,涨幅超过50%,稍后,2003年LME铜价从年初的1500美元飙涨至年末的220美元,而美豆也从2003年7月开始飙涨到2004年3月的1005美元,上涨近一倍。
板块领涨的逻辑是这样的,经济增长强劲导致对有色金属和原油需求高涨,而需求高涨又导致原油和工业原材料价格飙升;原油价格和工业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后转到生活资料,而农产品作为直接反映食品和生活资料的大宗商品,演绎*后的辉煌。不过,在通胀恶化后各国往往出台加息等紧缩政策,从而经济增速放缓,对有色金属和原油需求增长也相应放缓,商品步入全面调整。
当前,我们关注到欧美和中国库存依旧处于高位,从而需求疲弱和去库存化会导致商品上涨“有价无市”。由于欧美变相宽松和中国货币松动,有可能让行业过剩局面加剧,商品价格反弹至虚高,从而产生需求繁荣的假象。只有等到去库存化的过程结束,才是商品全面做多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