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有一家饮料厂,从一个“小作坊”起步,逐渐发展为一家年产值2.8亿元、利税152 0173 3840万元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秘诀是什么?
“我们没有什么秘诀,如果非要有的话就是围绕主业,把主业做深做强。”4月24日,河南丰之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团结说,“我们从来不跟风、不偏离自己的航道。”
1围绕主业做文章
2003年,杨团结、张祥雷、王宏国筹集18万元开了一家名叫“丰之源”的饮料厂。
“当时是市场上啥饮料好卖,我们就生产啥饮料。”该公司副总经理于根笑言。
随着腰包渐鼓,来找丰之源谋求合作的人越来越多。房地产红火时,天天有人找他们投资地产;还有人建议他们利用核桃皮做颜料,拉长产业链……无奈三人“耳根子”很硬,心无旁骛扎根饮料行业。他们还达成共识,不安排任何亲友进企业任职。杨团结说:“这么多年,见过很多企业出问题,归结起来无外乎几个原因:规模虚胖症、资金饥渴症、政策依赖症、跨行经营症、家族管理封闭症,这些问题我们从一开始就要避免。”
2011年,丰之源的销售额达7000多万元。
2咬紧牙关谋转型
虽然“小日子”过得很不错,但杨团结等人仍感到了危机。
“2011年之后,我们感觉丰之源发展进入了瓶颈期。”杨团结说:“2012年,我们提出丰之源要转型发展,产品聚焦,打造自有品牌。”
此后,公司高薪聘请职业经理人全权负责企业的运营,经过几个月的筛选,丰之源将饮料品种从160个削减到不足10个,重点打造公司自有的“起跑线”品牌。
转型必然带有阵痛,当年丰之源的销售额从8000万元降到6000万元。
济源市农牧局乡镇企业服务中心主任吴五一回忆起丰之源的这段经历,仍不胜感慨。他说:“很多企业家都感叹转型不易,‘转得快找死,转得慢等死’。一个企业在销售额大滑坡的情况下,仍然能坚定不移地走转型之路,是非常不容易的。”
济源有着悠久的核桃种植历史,围绕核桃开发饮品有先天优势,更有利于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塑造企业品牌。正所谓“瞌睡送来个枕头”,2012年,河北一家生产核桃露的企业重组,杨团结等人赶到河北买下核桃露的配方,并一口气接收了150名营销人员。但当时丰之源并没有核桃露生产线,公司一边每月支付销售人员每人3000元的生活费,一边加紧筹建生产线。
随着生产线的建成使用,全新的核桃露饮品加上强大的营销队伍,使丰之源的收入大涨,2013年的销售额突破1亿元。
3三产融合促发展专家点评
□省农科院农副产品加工研究所主任王建安
河南丰之源公司依靠当地传统优势林果资源,将公司核心定位于核桃深加工领域,注重核心竞争力的培育,确保主业做好做强;再通过发展标准化种植基地深抓产业源头,示范带动整个区域核桃种植业的技术产品升级,把一产基础打牢;企业在做好一二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核桃休闲观光农业,提升了核桃产业的社会服务功能,从而实现了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协同发展。
像这家公司一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应该紧抓技术产品创新、持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做大做强主业,再向上融入一产稳定原料来源与品质、带动一产的技术产品进步与标准化新技术示范推广,向下积*开拓产业的社会服务功能,融入三产服务于民,*终示范带动一方产业,实现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记者李若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