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专家
南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病防制科副科长陈海滨
每天放学,参加午托班的小胡同学就会跟着老师到午托家庭吃饭、休息,因为妈妈管不到,她有时会偷偷拿零用钱买奶茶等饮料喝。今年春节前,小胡的一颗牙齿患了龋齿,牙科医生分析认为是糖分食物摄入过多过频造成的。2月15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健康口腔行动方案(2019—2025年)》,明确将开展“减糖”专项行动。方案提出,结合健康校园建设,限制中小学校及托幼机构销售高糖饮料和零食,食堂减少含糖饮料和高糖食品供应。南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病防制科副科长陈海滨提醒,日常生活中应多喝白开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
(图片与文章无关)
危害:吃糖过量或毁全身
2008年,有调查显示,每个中国人在这一年里吃下了19.6公斤的糖,相当于每人每天吃50克糖。与30年前相比,中国人的糖摄入量整整上升了5倍。虽然中国人对糖的消耗量居高不下,但是吃糖的危害没有被更多的人认识到。
世界卫生组织(WHO)曾调查23个国家人口的死亡原因,得出结论:嗜糖之害,甚于吸烟!这项调查还表明,长期嗜高糖食物的人平均寿命比正常饮食的人要缩短10~20年。因此,他们提出了“戒糖”的口号。
小胡的妈妈说,怕糖对牙齿不好,在小胡刚上幼儿园时就被控制吃糖,没想到上小学后,她却因过多偷喝添加糖的饮料而患了龋齿。
科学研究表明,糖分食物摄入过多过频,容易导致儿童患龋齿。这是因为残留在口腔中的糖*容易被细菌分解发酵,产生酸性物质,腐蚀牙釉质,导致龋齿。值得一提的是,一般瓜果含的糖为天然糖,其致龋作用比精制糖小。
虽然科学研究吃糖不会直接导致糖尿病,但高糖饮食可出现短时性血糖增高,加重胰腺胰岛负担;高糖饮食还易肥胖,导致胰岛素相对不足或胰岛素抵抗,大大增加了患糖尿病的风险。
建议:每天限制吃糖25克
添加糖是在加工和制备过程中被添加到食品中的糖类,常见的有白砂糖、白糖、红糖、玉米糖浆等,不包括食物本身天然存在的糖类。在生活中,含有添加糖较高的食品有饼干、冰淇淋、巧克力、糖果、糕点、蜜饯、果酱等,以及我们在外用餐时吃到的糖醋排骨、鱼香肉丝、拔丝地瓜、甜汤等。果汁饮料、碳酸饮料中含糖量也不少,每100ml含糖饮料中平均含有添加糖7克,即一瓶500ml含糖饮料平均含有添加糖35克。
科学研究表明,饮食中的糖是导致龋齿*重要的危险因素,添加糖与饮食质量不佳、肥胖和慢性疾病风险有关。摄入添加糖,尤其是饮用含糖饮料会增加总能量摄入,因此会降低其他营养食品的摄入,造成膳食不平衡,导致体重增加,并加剧慢性疾病风险。《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荐,每人每天添加糖摄入量不超过50克,*好控制在25克以下。
陈海滨提醒,日常生活中应多喝白开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饼干、冰淇淋、蛋糕、巧克力等含糖量高或黏度大食物容易引起龋病,应减少这部分食物的摄入频率。
提醒: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健康口腔行动方案(2019—2025年)》明确将开展“减糖”专项行动,除了中小学校及托幼机构,将向居民传授健康食品选择和健康烹饪技巧,鼓励企业进行“低糖”或“无糖”的生产,提高消费者正确认读食品营养标签添加糖的能力。倡导“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责任人”和“家长是孩子口腔健康的**责任人”理念,通过加强健康教育,控制危险因素,强调减少含糖饮料、高糖食品摄入,对长期咀嚼槟榔等高危行为进行干预等,引导群众养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陈海滨提醒,日常生活中,应减少吃高糖食物的次数,外出就餐时注意减少糖摄入,在家烹调食物时少放糖。家有婴幼儿的更加要注意,他们的食品无须添加糖。陈海滨建议,各个年龄段人群都应该坚持天天运动、维持能量平衡、保持健康体重。按照“动则有益、贵在坚持、多动更好、适度量力”的原则,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鼓励摄入以复合碳水化合物、优质蛋白质为基础的低能量、低脂肪、低糖、低盐并富含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膳食,通过合理饮食与科学运动保持健康体重。儿童青少年应从小养成合理膳食、规律运动的习惯。 老年人运动要量力而行,选择适宜的活动。超重肥胖者应长期坚持减重计划,速度不宜过快。(记者 叶祯 原文编辑:赵翠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