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自古以来,食品就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形形色色的食品更是让我们应接不暇。其中儿童食品更是五花八门,花花绿绿,它们无不在时刻吸引着孩子们的眼球。近年来,更有不少儿童“专用食品”纷纷闯进我们的生活,打开网站,输入“儿童专用食品”,便会跳出各种各样的儿童专用食品,走进超市,也可以看见琳琅满目的儿童挂面,儿童酱油,儿童大米,儿童肉松,儿童饼干等等。而且这些儿童“专用食品”备受着年轻妈妈们的青睐。
儿童专用食品
据了解,这些儿童“专用食品”普遍具有一个特点,就是比普通食品贵。那么为什么它们的价格要高于普通食品呢?
是因为其营养价值更高?下面我们来对比一下某品牌儿童鸡蛋挂面和普通鸡蛋挂面的成分。我们发现,两种面条的基本配料都是:水,小麦粉,食用盐,食品添加剂(碳酸钠)等。而其营养成分中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含量也相差不大,但同等分量的面条,儿童鸡蛋挂面的价格却高出了普通鸡蛋面条的一倍。
是因为不含添加剂,更加安全?据调查,不少儿童“专用食品”中确实显示不含添加剂,但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儿童食品中含有多种添加剂,比如一些儿童薯片,饼干中含有谷氨酸钠、焦糖色、食用香精等多种添加剂,一些水果干中也含有山梨酸钾的添加剂,所以也并非所有的儿童“专用食品”都不含任何食品添加剂。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表示,目前国家没有所谓儿童专用食品概念定义、具体规定和产品标准,这是一个企业造出来的概念。市面上一些儿童酱油声称,其中“富含18种氨基酸、有机酸、碳水化合物等儿童所需的营养元素,能在日常饮食中补充儿童成长所需”,范教授也表示酱油是发酵食品,其中的确含有多种氨基酸、多种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但以酱油的日常摄入量来说,它不可能起到这么大的营养供应作用。
盲目追捧
可见儿童“专用食品”也未必是量身定制,但为什么还如此受年轻妈妈们的追捧呢?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笔者分析了三个原因。
其一,从众效应。从众效应是指人们自觉不自觉地以多数人的意见为准则,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随大流”。年轻妈妈们聚在一起的话题无非是围绕着孩子的,当市面上出现某些儿童“专用食品”的时候,妈妈们总是能把消息**时间传播出去,所以久而久之,购买儿童“专用食品”便成了一种“潮流”。当被问到妈妈们是怎样知道儿童“专用食品”的,大家则纷纷表示:“我是从邻居家妈妈口中得知的”,“我是在超市看见大家都在买,所以才买了试试的”“我是在网站上搜寻的,看着销量还不错,所以就买了看看的”。
其二,暗示效应。暗示效应是指用含蓄、抽象诱导的间接方法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诱导人们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商家是暗示效应的施加者,他们通过各种形形色色的广告,让孩子们被新奇的小玩具,可爱的卡通包装所吸引,让“儿童专用食品能提供孩子日常所需的各种营养”的观念深入家长们的内心。消费者是暗示效应的接受者,当问到一位年轻妈妈为什么喜欢买儿童专用食品的时候,她说到:“孩子的健康是我们家长*重视的问题,既然是儿童专用食品,就一定是对孩子有益的,虽然贵了点,但至少可以放心,而且电视上也经常说儿童专用食品富含儿童成长所需的各种营养,能够让孩子健康聪明的成长。”可见,这种暗示效应早已深深的烙入了消费者的心中。
其三,攀比效应。攀比效应是指消费者的一种赶时髦的偏好,即想拥有一种其他消费者已拥有的商品。刘女士表示:“儿童专用食品,听起来就比较高大上,而且身边的小孩子都在吃,我们也不能让自家小孩落后了呀”。
健康宝贝
*后,为了做一个理智的妈妈,为了孩子更加健康的成长,在此,笔者给出了三点建议,供妈妈们参考。
**,多阅读一些关于儿童营养方面的书籍,多了解一下自己的孩子需要什么,缺少什么,不要轻易的被广告或者身边的人影响。
第二,购买儿童食品的时候多看看标签,不要先入为主的认为只要表明了“专用”字样的就是安全营养的食品。在看标签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一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还要看看产品配料表和营养成分,看一看添加剂成分,更要注意一下认证标志,看看是否有“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的标志,选择适合的对的食品给孩子。
第三,帮助孩子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不挑食,按时吃饭。现在,不少儿童经常吃了零食就不愿意吃饭,家长们应该控制一下孩子的零食量,不能让他们用零食代替了主食。为了让孩子们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家长们不妨自己动手做一些颜色艳丽,形态可爱的菜肴,这样孩子们一定会很乐意吃饭,也不会挑食了。
此外,目前我国还没有针对儿童专门出台相关的食品标准。由于缺少标准,导致了当前我国市场上销售的儿童专用食品成了商家营销的噱头。为了儿童的健康,我们呼吁国家应该出台相关标准,在真正适合儿童消费的休闲食品或饮料上作出醒目的标识以帮助消费者作出正确选择。